
(1).清高体面的职位。《宋书·王锡传》:“﹝ 锡 ﹞少以宰相子,起家为员外散骑,歷清职,中书郎,太子左卫率, 江夏 内史。”《水浒传》第六回:“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且如小僧做个知客,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至如维那、侍者、书记、首座,这都是清职,不容易得做。”《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若肯还俗出仕,下官当力荐清职。”
(2).犹清识。明白事理。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 辛宪英 之清职,岂不胜于昏愚之 曹爽 而足参谋议!”
“清职”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清高体面的职位
指地位较高、受人尊敬且不涉及繁杂事务的职务。例如古代文献中提到的中书郎、太子左卫率等官职,或僧门中的维那、侍者等职位,均被视为“清职”。
明白事理(通“清识”)
指人具有清晰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如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评价辛宪英“清职”,即强调其明辨是非的智慧。
古代语境
《宋书·王锡传》提到王锡“历清职”,指其担任过多个显赫职位;《水浒传》第六回称僧门中的维那、首座等为“清职”,说明这类职位需德才兼备者担任。
现代延伸
可引申为廉洁、高雅的职业或身份,如“纪委聚焦主责主业,厘清职责”中的“清职”含清廉履职之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用例或具体语境,可参考《宋书》《水浒传》等文献来源。
清职是指清官、清廉的官职。清指清正廉明,职指官职。
清职的部首是龙字头部,拆分后的笔画数为12画。
清职一词源自于古代汉语,用以形容一位官员清正廉明,廉洁无私,恪守职责的品质。
《清職》是繁体字的写法,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古时候,清职的汉字写作“清職”,使用了繁体字,与现代简体字稍有不同。
他一直在政府工作,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清职的形象。
清廉、清正、清白、廉洁
廉政、廉洁、清正
贪污、腐败、不廉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