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清职的意思、清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清职的解释

(1).清高体面的职位。《宋书·王锡传》:“﹝ 锡 ﹞少以宰相子,起家为员外散骑,歷清职,中书郎,太子左卫率, 江夏 内史。”《水浒传》第六回:“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且如小僧做个知客,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至如维那、侍者、书记、首座,这都是清职,不容易得做。”《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若肯还俗出仕,下官当力荐清职。”

(2).犹清识。明白事理。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 辛宪英 之清职,岂不胜于昏愚之 曹爽 而足参谋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清职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基本释义

指清高显要的官职,特指古代不涉实务、地位尊贵且多由士族名流担任的职位。此类官职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1. 职责清简:不负责具体行政或财政事务,如谏议大夫、翰林学士等;
  2. 地位崇高:象征社会声望与文化身份,常为士大夫阶层所重;
  3. 选拔严格:多从门第高贵、学识渊博者中选任。

二、历史源流与演变

  1. 魏晋南北朝起源:

    源于九品中正制下的官职分类,"清官"与"浊官"对立,"清职"专指士族垄断的高品级官职(来源:《中国古代官制》)。

  2. 唐宋制度化:

    唐代明确"清望官"(如三省长官)需由德行高洁者担任;宋代沿袭,翰林院、馆阁职均属典型清职(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

  3. 明清延续:

    虽科举制普及,但翰林院编修、詹事府官员仍被视为"清要之职",是晋升高层的重要阶梯(来源:《明史·职官志》)。

三、文化内涵与社会影响

"清职"承载了儒家"重名轻利"的价值观:


权威参考来源(基于实体工具书,无有效链接时标注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清职"词条
  2.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
  3. 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4. 《中国古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2015年)

网络扩展解释

“清职”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清高体面的职位
    指地位较高、受人尊敬且不涉及繁杂事务的职务。例如古代文献中提到的中书郎、太子左卫率等官职,或僧门中的维那、侍者等职位,均被视为“清职”。

  2. 明白事理(通“清识”)
    指人具有清晰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如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评价辛宪英“清职”,即强调其明辨是非的智慧。


二、用法与示例


三、字义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用例或具体语境,可参考《宋书》《水浒传》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报恨崩剥编者案别骛壁毯草团瓢缠夹朝贺搭脚手架倒数盗侠倒用司农印打屏乏戹风帚鲋隅岗位高真空观众席龟虎怀瑾黄台瓜辞魂干俭逼蹇人上天减样甲折翁禁女九官蹶蹶克丝老大儿冷布两己律风蛮寇毛毛毛猫头竹马轝美彦门侍俳儛匹驰批评家起民清赏弃权趋之如鹜三番两次三庙伤时时乖命蹇诗情视如珍宝水松庶戮殊庸退田威凤祥麟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