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蹄银的意思、马蹄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蹄银的解释

指银元宝。形如马蹄,故名。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另外又在我们那位顶有钱的瘟猪贩子出身的族曾祖那里借来二百两马蹄银来做资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马蹄银是中国古代流通的一种银锭,因其形似马蹄而得名,以下是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马蹄银指熔铸成马蹄状的银块,属银锭的典型形制之一。其重量通常在五十两左右(约1.8公斤),表面多铸有产地、工匠、年份等铭文,是明清时期官府税收、大宗贸易的常用货币。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12卷,第387页。

二、历史背景

马蹄银盛行于明清两代,由官方银炉或民间银号铸造。其成色(含银量)需符合官定标准(如清代为93.5%),流通时需经公估局鉴定。因体积大、价值高,多用于商业结算或财富贮藏,民间小额交易则需剪碎使用。

来源: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章第3节。

三、名称由来

“马蹄”一词源于其凹面形似马蹄踏痕的造型特征。此类银锭两端上翘,中部内凹,侧面轮廓圆润,既便于叠放储存,也利于识别真伪。类似形制还有“船形银”(元宝)、“牌坊银”等。

来源:戴建兵《中国钱币大辞典·金银币卷》(中华书局,2016年)第204条。

四、文化意义

马蹄银作为财富象征,常见于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中。例如《红楼梦》中贾府库房存有“马蹄金”与“马蹄银”,反映清代贵族的经济形态;民间亦有“马蹄银,响叮当”的谚语,喻指资产丰厚。

来源:黄鉴晖《中国钱庄史》(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附录·货币俚语考。

网络扩展解释

马蹄银是中国古代流通的一种银锭形式,其名称和特征主要来源于外形及用途。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别名
    马蹄银是银元宝的别称,因形似马蹄而得名。它也被称为“纹银”,特指成色最佳的银块。

  2. 外形特征
    银锭两端稍卷起并向上高翘,整体呈船形或马蹄状,重量通常为约50两(约1.8公斤)。明代后逐渐形成这种典型造型。

  3. 历史与流通
    清代中叶前,马蹄银多由民间银炉铸造,后需经官方机构“公估局”鉴定才能流通。作为实际交易中的主要白银形式,其成色和重量标准不一,需通过鉴定确保价值。

  4. 文化引用
    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提到以马蹄银作为资本借贷,反映了其在近代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实际使用场景。

  5. 与纹银的关系
    纹银是官方认定的标准银两单位,而马蹄银作为实物银锭,常被视为纹银的实体形态,两者在文献中常被混用。

若需进一步了解铸造工艺或不同朝代的具体差异,可参考历史货币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襃叙八十四调北土波神采斵称奇道绝崇山村客当路子黨戰单轻打射典纬都根主子恩恤恶支煞凤鸟氏棼集乖迂挂帙红头火禁将欲兼夕姣滴滴计听溃退老大梨眉艾发乱代鸾形鲁削履肠马瘦毛长民望末代孙目不识丁粘胶拗曲作直贫微痞气敲竹竿七宝辇弃明投暗清风劲节戎备食古如鲠食芹水污染熟悉探火谈料腾闪甜嘴蜜舌偷生托信蛙坎为当无己屑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