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锋芒。比喻人的气焰或势头。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那其间你可便休落了芒头,要记的语句儿滑熟。”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一折:“你则是满口里薰豁‘独角牛’,则今番我直着抹了那厮芒头。” 元 无名氏 《锁魔镜》第三折:“喒两箇横鎗跃马且交半筹,敢则一阵里抹了芒头。”
“芒头”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芒头”读作máng tóu,本义指植物的尖刺或锋芒,后引申为比喻人的气焰、势头或锋芒。例如形容人行事高调或气势逼人时,常用“落了芒头”“抹了芒头”等表达()。
词语结构分析
文学例证
该词多见于元代戏曲,如:
现代使用
现代语境中较少单独使用,多保留在成语或特定表达中,强调对他人锋芒的警惕或压制()。
总结
“芒头”是带有古典色彩的比喻词,核心在于通过自然物的“芒刺”隐喻人际交往中的锋芒或气势,需结合语境理解其贬义或中性色彩。
芒头是一个由五个笔画组成的汉字,它的部首是艸(草字头部),拆分后的构成部分为艹和回文三个字。
芒字最早来源于古代甲骨文,而在繁体中,笔画的书写相比简体稍微复杂一些。
在古代汉字中,芒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早期常见的写法是“旾”,引申为“穀”的意义;后来的写法逐渐变为“芒”。
芒头有多个意义:
例句:
芒头作为一个常用词,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词,例如:
芒刺:形容事物尖利、刺人。
芒果:一种热带水果。
芒星:指星星的形状十分尖利的那部分。
与芒头意义相近的词语有:禾苗、头发、尖、尾巴等。
与芒头意义相反的词语有:齐平、平滑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