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儆戢的意思、儆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儆戢的解释

戒惧而有所收敛。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访拿蠹棍》:“夫新官初蒞,当此积弱之餘,不大有以振剔之,则奸恶无所儆戢,而良懦愈致欺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儆戢(jǐng jí)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动词,由“儆”和“戢”二字构成,多用于书面语境。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汉语研究,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分字释义

    • 儆:本义为“警戒、戒备”,《说文解字》释为“戒也”,引申为通过警示使人警觉,如“杀一儆百”。
    • 戢:原指“收敛兵器”,后泛指“停止、约束”,《尔雅·释诂》注“戢,聚也”,如“戢怒”表平息怒气。
  2. 整体释义

    儆戢指通过警示或惩戒使行为收敛,或因受警戒而主动停止某种行为。例如:“严惩首恶以儆戢余党”(《清史稿》),意为通过严惩主犯来震慑其他人收敛恶行。

  3. 用法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描述社会管理、法律惩戒等场景,强调外部警示与内部约束的双重作用。例如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引《后汉书》例句:“儆戢奸慝,以安百姓。”

  4. 近义词辨析

    • 儆戒:侧重“警示以预防”(如儆戒后人)。
    • 戢止:侧重“主动停止”(如戢止争端)。

      儆戢则兼具“警示”与“约束”的双重语义。

参考来源:释义综合引自《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3年版)及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网络扩展解释

“儆戢”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ǐng j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由“儆”和“戢”两字组成:


详细解释

  1. 行为与心理的双重约束
    既包含内心的警惕(儆),也强调外在行为的克制(戢)。例如,清代黄六鸿在《福惠全书》中提到,新官上任时需严惩奸恶以“儆戢”不法之徒,保护良善。

  2. 使用场景

    • 威慑警示:如通过惩罚少数人达到警示全体的效果(“惩一儆百”)。
    • 自我约束:个人在复杂环境中收敛锋芒,避免招致祸患。

字义分解


出处与示例

最早见于清代文献,如《福惠全书·庶政·访拿蠹棍》:“奸恶无所儆戢,而良懦愈致欺凌”,强调通过威慑实现社会秩序。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献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安恋懊糟册封长韵牀垠春愁邨路打扒角雕人丁鞵豆花飞薄缝际抚遇戈比光前绝后诡寄国富民丰国庆日红剥银红派司虎威假候籛芽交交牙牙进脯京卿赆敬基绪口巴巴馈给亏退棱岸良友烈心凓冽林池龙翔蒙园吏曩体孽类凝冷纽约大学凭眺墙隅绮席群英荟萃三品料稍事世罗使心用腹帅才四金刚听信吐捉翫悦文烛险厄斜月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