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蛋户的意思、蛋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蛋户的解释

蜑户。蛋,同“ 蜑 ”。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 林则徐 自去岁至 粤 ,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具知西人极藐水师,而畏沿海梟徒及渔船、蛋户。”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六:“吃蛇肉,吃狗肉,游 荔枝湾 ,逛 六榕寺 ,听 广东 戏,访蛋户船,日子倒也过得着实古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蛋户"是中国古代对特定水上居民的称谓,尤其指明清时期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及内河以船为家、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群体。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词源与核心释义

"蛋"(亦写作"蜑"、"疍")源于古越语,指以舟楫为生的族群。"蛋户"专指世代居住于船艇、不入陆籍的水上居民,被传统社会视为"贱民"阶层。据《广东新语》载:"诸蛋以艇为家,是曰蛋家",强调其"水居"特性。

二、历史背景与社会地位

  1. 户籍制度

    明代将蛋户编入特殊户籍,《明会典》明确将其与乐户、丐户同列"贱籍",禁止与陆上居民通婚、科举,清代雍正时期虽废除贱籍,但社会歧视仍存。

  2. 生存状态

    蛋户以捕捞、摆渡、运输为生,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描述其"浮家泛宅,潮汐往来",居住的"连家船"兼具生活与生产功能。

三、文化特征与演变

  1. 独特习俗

    形成特有的水上信仰(如供奉"妈祖"、"龙王")、婚丧礼仪及咸水歌谣,《福建通志》记载其"婚嫁以酒相馈,群舟聚贺"的船群习俗。

  2. 现代转型

    20世纪50年代后,政府推行"上岸定居"政策,多数蛋户迁居陆上,生活方式逐渐融入主流社会,"蛋民"称谓现多作为历史或文化研究术语使用。

四、学术界定

《汉语大词典》释"蛋户"为:"亦作'蜑户'。古代南方的一种水上居民",点明其族群属性与地理分布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

  1. 屈大均《广东新语·舟语》
  2. 《清史稿·世宗本纪》
  3. 乾隆《福建通志·风俗志》
  4.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民政部档案)
  5. 《汉语大词典》第7册(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蛋户”是中国古代对广东、福建等地水上居民的旧称,又称“蜑户”“疍民”,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如下:

一、基本释义

“蛋户”同“蜑户”,其中“蛋”为“蜑”的异体字,指以船为家、长期生活在水上的族群。他们主要从事捕鱼、采珠等水上劳作,历史上因户籍制度受歧视,被列为“贱民”,不列陆居户籍。

二、历史背景

  1. 社会地位
    明清时期,蛋户受封建统治者压迫,被禁止上岸定居,需通过河泊司缴纳渔税(称“蜑户”)。直到清雍正年间,朝廷才下令废除旧籍,允许其与普通民众同列。

  2. 生活形态
    蛋户世代以船为家,形成独特的水上社区文化。近代作家郭沫若在《洪波曲》中描述过探访蛋户船的经历,侧面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三、近代变迁

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解放包括蛋户在内的“贱民”群体,其社会地位逐渐改善。如今,部分蛋户后裔已融入现代生活,但仍有少数保留传统水上习俗。

四、相关文献

清代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提到林则徐重视蛋户等沿海群体的力量,可见其在历史事件中的角色。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词条或搜狗百科的详细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拉气晻薆白蒋半晩变古易常避寝菜子痴痴昵昵池鱼林木厝意当命刀墨典蒙订定墩台多言癖独鴈愕窒奉进格磴儿卦姑河厅诃子灰壤缋藻虎头牌加餐畸躬金镳玉络蹶张距险诳惑逵市雷厉了义漫剥蛮貊泥胎呕心抽肠炮架配命偏裼劈溜扑剌犬马之恋人民公社入务盛才声风木事迹双井顺祀私卖锁应特异脱空文昭吴绵纤薄枭窂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