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缋藻的意思、缋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缋藻的解释

华丽的文采。 明 高攀龙 《泰伯庙碑》:“夫文明者,非文词繢藻之工已也。” 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今世雕虫小夫,既溺於声律繢藻之末,而稍知道者,又谓读圣贤书,当明其道,不当究其文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缋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缋藻”读作huì zǎo,意为华丽的文采,多用于形容文章或言辞的华美修饰。例如,清代曾国藩曾批评时人过度追求“声律缋藻之末”,而忽视圣贤之道的本质。

  2. 引证与用法

    • 明代高攀龙在《泰伯庙碑》中提到:“夫文明者,非文词繢藻之工已也。”强调真正的文明不仅在于辞藻的雕琢。
    • 清代文献中,“缋藻”常与“雕虫小夫”并提,暗含对浮华文风的批判。
  3. 与相近词汇的区分

    • 黼藻(fǔ zǎo):指花纹、雕刻或华美的文字,如《书·益稷》中“黼黻絺绣”的引申义。
    • 荇藻(xìng zǎo):一种水生植物,与文采无关。
      需注意“缋藻”侧重文采修饰,而“黼藻”更偏向装饰性图案或文字的美化。
  4.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学或学术讨论中,现代汉语较少使用,常见于对传统文风的评价或历史文献分析。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致刘孟容书》等清代文集,或结合《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深化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缋藻

缋藻(huì zǎo)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缋”和“藻”两个字组成。

1. “缋”字的拆分部首是“纟”和“畎”,共6个笔画。它表示文字之间有一条线连起来形成的样子。

2. “藻”字的拆分部首是“艹”和“高”,共15个笔画。它表示花纹繁杂的水草。

3. “缋”这个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篆书,形状更像两个丝线穿过并交织在一起,表示杂乱或缠绕在一起。

4. “藻”这个字是古代写“草”的一种形式,它的本义是水中繁杂的植物,后来引申为辞章华美。

5. 在繁体字中,“缋”字和简体字一样。

6.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缋字的简化形式是“繢”,藻字的简化形式是“䒴”。

7. 例句:

- 他的书法作品华丽而缜密,字里行间充满了缋藻之美。

相关词语

1. 格调:指文章或艺术作品的风格或修饰。

2. 纷繁:指事物繁多、杂乱。

3. 简约:指简单而不繁杂。

反义词

简朴:指简单而不华丽。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