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灰壤的意思、灰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灰壤的解释

(1).地表下层土壤的一种。《管子·地员》:“徙山十九施,百三十三尺,而至于泉,其下有灰壤,不可得泉。”

(2).尘埃。《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故洗拂灰壤,登沐膏露。”

(3).指人死后的葬处。 南朝 梁简文帝 《祭战亡者文》:“独念断魂,长毕灰壤。”《南史·孝义传下·谢贞》:“孤子衅祸所集,将随灰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灰壤是土壤分类学中的专业术语,指在寒温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经强烈淋溶作用形成的酸性土壤类型。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灰壤是“森林地带发育的一种灰白色土壤,质地疏松,酸性强”。其核心特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 成土过程 灰壤的形成依赖灰化作用,即铁铝氧化物与有机酸结合后向下迁移,表层残留二氧化硅形成灰白色淋溶层。这一过程在《中国土壤科学百科》中被描述为“腐殖质酸分解矿物产生的络合物下移淀积”。

  2.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北纬50°以北的针叶林带,我国见于大兴安岭北部和长白山海拔1200米以上区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数据显示,我国灰壤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2%,属稀有土壤资源。

  3. 农业应用 因强酸性(pH 4.0-5.5)及贫瘠特性,灰壤需经石灰改良后才能种植马铃薯、黑麦等耐酸作物。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指出,我国灰壤区耕地改良成本比普通农田高40%。

网络扩展解释

“灰壤”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地表下层土壤类型
    指发育于寒温带至温带湿润地区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的灰白色土壤,属于灰化土的一种。其特点是盐基淋溶导致强酸性,土壤结构差,肥力较低。
    典型特征:

    • 表层有酸性腐殖质;
    • 中层为灰白色漂白层(A2层);
    • 底层为铁铝和腐殖质聚积的暗红褐色层(B层)。
  2. 尘埃
    古汉语中比喻微小的尘土,如《宋书·王僧达传》载:“洗拂灰壤,登沐膏露”。

  3. 葬处代称
    文学作品中婉指人死后的埋葬之地,如南朝梁简文帝《祭战亡者文》提及“长毕灰壤”。

二、文献例证

三、用法示例

若需进一步了解灰壤的地质分布或改良方法,可查阅土壤学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告背锅别真鞞舞参两畅泰出乎反乎春事蹙刺大动脉打鬼丹蛇打踅磨的的喀喀湖攧背对面襟耳听八方蜂出并作福应歌本古训讳辟昏墨货殖金翘箕棬军班釦切兰英料料窕窕凛坎罗针瞒天磨练南美千层糕跄逾清斋穷囚三叉口桑公撒丫子纱帽圆领善手圣笤沈坠始终若一饰妆瘦金体衰草淘淘讬色瓦卜忘机瓮喂饿威严武不善作霞舟细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