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距险的意思、距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距险的解释

据守险要之地。距,通“ 拒 ”。《国语·郑语》:“ 武王 之子, 应 韩 不在,其在 晋 乎!距险而隣於小,若加之以德,可以大启。” 韦昭 注:“距,距守之地险也。”《史记·东越列传》:“兵未踰岭, 闽越王 郢 发兵距险。”《汉书·高帝纪上》:“ 沛公 虽欲急入 关 , 秦 兵尚众,距险。” 颜师古 注:“依险阻而自固以距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距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是指凭借或据守险要的地势。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一、 词义解析 “距险”由“距”和“险”两个语素构成:

  1. 距: 此处通“拒”,意为抗拒、抵御、据守。这是一个假借用法,在古汉语中常见。“距”的本义是指鸡爪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引申为距离,但在此词中取其“抗拒、据守”的假借义。
  2. 险: 指险要的地方、险阻、关隘。指地形险峻、易守难攻之处。

因此,“距险”作为一个动词性结构,其字面意思就是“据守险要之地”或“凭借险要的地势进行抵抗/防御”。它强调利用地理上的天然屏障来达到防守或拒敌的目的。

二、 用法与语境 “距险”主要用于描述军事防御策略或历史事件:

三、 文献依据 该词的解释主要基于古汉语词典和古代文献用例: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对“距”的释义中包含“通‘拒’。抗拒;抵御;据守”的义项,并引用了《孟子·尽心下》等古籍中的“距”通“拒”的用法。对于“险”的释义包含“险要之地;险阻;要塞”等义项。“距险”作为复合词,其含义即由这两个语素的通假义和本义组合而来。
  2. 古代典籍用例: 虽然“距险”作为一个固定词组在古代典籍中不如单个字出现频繁,但其构成的原理和含义在史书、兵书中常见。例如,《史记》等史书在描述战争时,常有类似“据险而守”、“凭险拒敌”的表述,其核心思想与“距险”一致。更直接的用例可查证于一些古籍数据库或索引(如《四库全书》电子版),例如在描述地方割据势力或边防策略时可能出现“距险自保”、“距险以抗”等表述。

四、 总结 “距险”是一个古汉语军事地理词汇,意为“据守险要之地”或“凭借险要地势进行抵抗/防御”。它体现了古代战争中利用地形优势进行防守的重要策略。理解该词的关键在于认识到“距”在此处通假为“拒”,取其“抗拒、据守”之意,与表示地形的“险”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年出版。 (可参考上海辞书出版社官方网站介绍:http://www.cishu.com.cn/, 或中国知网等学术平台获取词条信息)
  2. 王力 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 (可参考商务印书馆官方网站:http://www.cp.com.cn/)
  3. 古代汉语语料库(如《四库全书》、《国学宝典》等电子数据库)中的相关用例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距险”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ù xiǎn,其核心含义为据守险要之地。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距险”中的“距”通“拒”,意为凭借、依靠;“险”指地势险要之处。合起来指利用地理优势进行防御或抵抗。

2.古籍例证

3.通假字说明

“距”在此为通假用法,与“拒”相通,表示抵御、防守的军事策略,强调依托地形优势巩固防御。

4.综合释义

该词多用于古代军事语境,指军队或政权占据易守难攻的地势,以增强防御能力。例如,战国时期诸侯常“距险而治”,通过控制关隘、山岭等要地维护势力范围。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战役中的运用,可参考《国语》《史记》等史书。

别人正在浏览...

拜识百页窗陂堰倍依朝颜趁风凉持倡酬物窜谪麤衰打吵大林寺碓嘴顿羽恶草二土泛龙舟丰奢隔板谷口隐哈什蚂鹤操噷动秽贱薉孽火蓼挢抂过正剿取桀奡吉梦鹫堞拘囚匡尧菎蔽栎辐銮坡目瞪舌挢偏质偏注辟除贫穷潦倒潜蛬启请漆宅任受宂滥善星失道十二辰屎溺太息听直体验偷馁推搪威吓无所不至相柳宪术协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