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诃子的意思、诃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诃子的解释

(1).即诃梨勒。植物名。常绿乔木。产 印度 、 缅甸 以及我国的南部,果实可入药。《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尘隙,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紈素之服如弊帛,视大千世界如一訶子。”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吴正仲赤目见寄》:“金箆旧説在,訶子古方磨。”参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诃黎勒》。

(2).妇女的饰物。抹胸之类。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衣裘带服·诃子》:“本自 唐明皇 杨贵妃 作之,以为饰物。 贵妃 私 安禄山 ,以后颇无礼,因狂悖,指爪伤 贵妃 胸乳间,遂作訶子之饰以蔽之。” 元 刘致 《折桂令·疏斋同赋木犀》曲:“贴体衫儿淡黄,掩胸訶子金装。”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七:“集诸妓裸其上体,着红訶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诃子,又称“诃黎勒”,是汉语词汇中具有多重内涵的植物名称及中药材术语。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诃子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新修本草》,原指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的成熟果实,其干燥品在中医药中称“诃子肉”。

从植物学角度,诃子为落叶乔木,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果皮坚硬呈黄褐色,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及东南亚地区。《中国植物志》将其归类为传统药用植物,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的功效。

在中医药领域,诃子被《中华本草》收录为常用药材,性味苦、酸、涩,归肺、大肠经。生用可利咽开音,煨制后增强止泻作用,常与黄连、木香等配伍治疗久泻久痢。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特别记载:“诃子同乌梅、五倍子用,则收敛;同橘皮、厚朴用,则下气”。

语言学层面,该词在佛教典籍中衍生出特殊含义,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古印度将诃子作为书写材料,梵文称“harītakī”,印证了该词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语义演变。现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中药名,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网络扩展解释

“诃子”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领域解释:

一、植物与中药

  1. 植物特征
    诃子是使君子科诃子属常绿乔木,学名Terminalia chebula Retz.,高可达30米,树皮灰褐色,叶片卵形或椭圆形,果实形似橄榄,成熟后呈黄棕色或暗棕色,表面有纵棱线。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及中国云南、广东等地。

  2. 药用价值
    其干燥果实入药,性平,味苦、酸、涩,归肺、大肠经。具有以下功效:

    • 涩肠止泻:主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
    • 敛肺止咳:适用于肺虚喘咳、久嗽不止;
    • 利咽开音:缓解咽痛音哑,常与桔梗、甘草配伍。

二、古代服饰

诃子是中国唐、宋、明时期女性的一种内衣,又称“袜胸”“抹胸”或“合欢襕裙”。其形制为自后向前围束,下方有线带可固定裙腰,后演变为清代肚兜。据传始于杨贵妃为遮掩胸乳伤痕而设计。

三、其他别称与用途

若需进一步了解诃子的具体应用或文化背景,可参考相关植物学文献或中医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擘絖卜卢侧杀掣电车仗翠鳞蛋白质滴羞扑速惰弛恶果发奋蹈厉汾葵告谒故宫禾黍鬼皂荚鼓角锅庄固阴沍寒海萝黑龙江虎啸嘉淑假瘗接席计结酷烈愣头磕脑娄猪论学帽光光秘书院盘逸魄兔葡萄糖戗茬,戗茬儿嫶冥迄今懃儿祈盼肉柱三脆面善行无辙迹哨线声气市电士礼私覆酸曲他懑滔风陶正提包统押通姻头髻婉商为地唯物史观悟言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