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定的意思、订定的详细解释
订定的解释
(1).修订;校定。《宋史·儒林传七·魏了翁》:“乃著《九经要义》百卷,订定精密,先儒所未有。” 明 宋濂 《<孝经集善>序》:“ 元 室之初, 吴文正公 出于 临川 ,又以今文为正,颇遵刊误章目,重加订定,而为之训解,其旨益明而无遗憾矣。” 鲁迅 《<准风月谈>后记》:“我幸而藏着原本,现在订定标点,照样的抄录在这里。”
(2).订立定当。 清 曾纪泽 《携带参赞官暂赴俄都片》:“臣查 中 俄 约章虽经订定,而交涉未完,案件尚多。” 蔡锷 《致袁世凯电》:“拟请中央将选举章程订定颁行,以便遵照办理。” 徐特立 《整顿第一女师之计划》:“订定科学成绩考查法。”
(3).约定。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底下是请教员开一个会,出来维持的意思的话,订定的时间是当日下午四点钟。”
词语分解
- 订的解释 订 (訂) ì 改正,修改:订正。考订。校(刼 )订。修订。 约定,立(契约):订立。订购。订约。 用线、铁丝、书钉把书页、纸张连在一起:装订。 制定:订计划。 评议:“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
- 定的解释 定 ì 不动的,不变的: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定稿。定数(?)(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定。规定。鉴定。 使不变动:定案。定罪。决定。确定。 平安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订定”一词,经查证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
词汇辨析角度
现代汉语中“订定”并非规范常用词,更常见的用法是“订立”或“制定”。
• “订立”指经过协商确定条约、合同(如:双方订立合作协议)
• “制定”指创制法规、计划(如:政府制定新政策)
-
可能存在的特殊用法
在台湾地区法律文本中,“订定”可作为动词使用(如《民法典》第153条),意为“经协商后确立”,相当于“订立”的正式表达。
建议注意语境:
• 若在普通场景遇到该词,可能是“订立”“制定”的笔误
• 法律文本中需结合具体条文分析其定义
• 两岸用语差异需特别关注(如台湾法规常用“订定”)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订定》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它表示确定、制定或安排某事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言”,右边的部首是“寸”。它的笔画数是八画。
《订定》这个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在古代,它的写法有所不同,用的是繁体字。在繁体字中,左边的部首是“言”,右边的部首是“寸”,上面还有一个表示“丁”的部首。这个字在古代的写法中有些差异。
这个词的例句有很多。例如,我们可以说:“我需要订定下个星期的行程计划。”这句话表示我们需要确定下个星期的行程安排。
除了《订定》这个词,还有一些相近意思的词汇可以使用。例如,“制定”、“规定”、“确定”等,都可以表示类似的意思。
相反的,如果我们需要表示相反或相对的意思,可以使用一些反义词。例如,“取消”、“放弃”等,都可以表示相对于《订定》的意思。
总之,《订定》这个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表示确定、制定或安排某事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笔画数为八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繁体字的差异。除了《订定》这个词,还有一些相近意思的词汇可以使用,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反义词来表示相对的意思。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