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墩台的意思、墩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墩台的解释

报警台。 明 黄瑜 《双槐岁钞·车战器械》:“车骑连云砲震雷,边墙如月接墩臺。”《明史·杨博传》:“又以暇修筑 肃州 榆树泉 及 甘州 平川 境外 大芦泉 诸处墩臺,凿 龙首 诸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墩台是古代军事防御建筑的核心构件,特指城墙或关隘处用于瞭望、驻兵和传递军情的高台建筑。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基础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定义,墩台指“城墙或军事要塞上凸起的台状构筑物”,主体为夯土或砖石砌筑的高台,顶部常设垛墙掩护士兵,兼具瞭望哨所与作战平台功能。其名称源于“墩”(土堆)与“台”(高而平的构筑物)的组合,凸显其形制特征 。


二、功能延伸

在军事体系中,墩台承担多重职能:

  1. 烽火通信:作为烽燧系统的节点,通过燃烟(昼)或举火(夜)传递敌情。如明代《卫公兵法》载:“每墩置烽火……三十里一设,首尾相望。”
  2. 戍守警戒:士兵驻守墩台监视周边动向,《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明确其“为边防侦察与防御的重要据点” 。
  3. 火力支援:高台优势便于弓箭、火器覆盖周边区域,形成立体防御网。

三、建筑特征

墩台形制因地制宜: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汉典网“墩台”词条
  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工程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7.
  3.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七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318.

网络扩展解释

“墩台”一词的含义根据上下文可分为历史军事用途和现代桥梁工程两类,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历史军事中的含义(古代用法)

  1. 报警台/烽火台
    在明代文献中,“墩台”指边境设置的报警设施,用于传递军事信号。例如《明史·杨博传》提到修筑墩台并开凿水渠,说明其军事防御作用。这类设施通常在高处或要冲位置,通过烟火、旗帜等方式传递信息。

  2. 边防体系组成部分
    清代初期在边境设立墩台营房,遇敌情时守军通过举烟、鸣炮等方式预警。现今一些地名(如“三台子”“田庄台”)即源于此制度。

二、桥梁工程中的含义(现代用法)

  1. 桥墩与桥台的合称
    墩台是桥梁底部支撑结构的总称,包括:

    • 桥墩:位于桥梁中部,支撑桥跨结构,分散荷载至地基。
    • 桥台:位于桥梁两端,连接路堤,兼具挡土和稳定路堤的功能。
  2. 作用与重要性
    墩台直接关系桥梁安全,需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如车辆、自重),并通过设计确保荷载有效传递至地基。其施工质量影响桥梁寿命,常见于河道、山谷等复杂地形。

三、其他引申含义

在成语中,“墩台”比喻事物根基稳固(如“根基如墩台”),但此用法较少见且多出自低权威来源。

如需更详细的技术规范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桥梁工程文献或《明史》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安期公驳辞草蓐差度车手侈饰除服即吉楚汉词案大概齐宕账道德责任调阵子堕婆登丰旷丰丽附识高下在口瓜皮艇浑抡吞枣监当渐耳交代迦旃邻提极地戢景浄饭王酒瓻科地苛峻累月经年廉方踉跳连章猎彦飂冽僇僇闾姝煤黑油明旌模具女能人拍髀迁陟清茶曲毁射器侍问首务梭子蟹素色塘埭帑椟桃花茜醋天力痌瘝一体偷合万族蜗名微利闲非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