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拜书的意思、拜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拜书的解释

写信给别人的敬词。 唐 韩愈 《上贾滑州书》:“遂拜书家僕,待命於 郑 之逆旅。” 前蜀 韦庄 《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诗:“拜书辞玉帐,万里剑关长。”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方图拜书,乃辱八月一日所赐台翰,捧读再四,惶恐无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拜书,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恭敬地写信或呈递书信,尤指向尊长、上级或敬重之人致信时使用的敬辞。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义项:写信的敬辞

    指写信给人的恭敬说法。当写信给长辈、师长、地位较高者或需表达特别敬意时,使用“拜书”一词,以示谦恭和尊重。这体现了传统书信礼仪中对收信人的尊崇。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2. 具体行为:恭敬地呈递书信

    指亲自或派人恭敬地递交书信的行为。在古代礼仪中,向尊贵者或上级呈递书信时,常伴随拜见的礼节,故称“拜书”。这强调了书信传递过程中的仪式感和庄重性。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历史语境与礼仪体现

    “拜书”一词承载着深厚的传统书信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伦理观念,以及人际交往中注重礼节的规范。使用“拜书”不仅是告知信息,更是表达敬意和维系社会关系的方式。来源:王力《古代汉语》中关于古代书信礼仪的论述。

  4. 词义演变与使用范围

    该词源于古代,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书面语、历史文献或仿古语境中。其核心的“恭敬致信”之意保留至今,是理解古代文书和礼仪文化的重要词汇。来源:语言学论文《汉语敬辞的文化内涵及其演变》。

  5. 典籍例证

    古代文献中可见其用法,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凡与人言……及书信往复,虽触目讳,而不得不用者,亦当拜书示谦。” 此例说明在书信中遇到对方名讳时,也需用“拜书”表达敬意。来源:《颜氏家训》原文及历代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拜书”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语境理解:

  1. 书信中的敬词(主流含义) 指写信给他人的恭敬表达方式,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 唐代韩愈在《上贾滑州书》中写道“遂拜书家僕”,表示以谦逊态度寄信;
    • 宋代陈亮《与章德茂侍郎书》使用“拜书”作为书信开头的敬语。
  2. 请教学习(较少见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解释为“拜访学者请教”,由“拜访”与“书(学术)”组合而成,强调通过请教增长知识。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见直接例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

建议注意:在阅读古文时,“拜书”多指书信敬词;若现代语境中使用,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可参考《汉语辞海》等工具书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哀歌悲恋敝帏裁员齿牙为祸涤纶敦学二土芳年华月佛事躬蹈拱服攻习贡元黑漆皮灯河庭謞噪弘论皇带子货差蛟龙戏水娇啼极区寄讬看家本事夸夸其谈两地联魁露檄梅花句美赡慕志年高德勋拈折鸟卵碰球乾肉乾脩契悟染熏揉莒商品流通折屐摄録神经仕禄适统室族受俘水木清华睡债斯干娑罗林泰山体胤通识推托诬惑杌臲镶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