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识的意思、通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识的解释

(1).学识渊博的人。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一:“即理愧通识,所保詎乃浅。” 唐 孟棨 《<本事诗>序》:“闻见非博,事多闕漏,访於通识,期復续之。” 清 吴伟业 《寿王鉴明五十》诗:“通识晓世变,早计骇愚俗。”

(2).学识渊博。《魏书·儒林传·陈奇》:“ 高允 与 奇 讎温古籍,嘉其远致,称 奇 通识,非凡学所窥。”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识量》:“ 説 ( 张説 )之通识,过於 魏徵 。”

(3).指广博的知识。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三章:“普遍史并非由专门史丛集而成,作普遍史者须别具一种通识,超出各专门事项之外而贯穴乎其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通识”一词的含义可从古代和现代两个维度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一、古代词义

  1. 学识渊博的人
    指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刻见解的学者。例如晋代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即理愧通识”即表达对博学之士的敬仰。

  2. 形容词性:学识渊博
    描述个人知识面广泛且深厚,如《魏书·儒林传》提到陈奇“通识非凡学所窥”,强调其学问的广博性。

  3. 名词性:广博的知识
    泛指跨领域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如唐代孟棨在《<本事诗>序》中通过“访于通识”体现对多元知识的追求。

二、现代教育语境

现代“通识”主要指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其特点包括:

三、词义演变

从古代“博学之人”到现代“综合教育”,该词的核心始终围绕知识的广度与融会贯通,但应用场景从个体能力描述扩展为系统化教育模式。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通识的意思

通识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广泛的知识和理解能力,是对各个领域的基本、普遍的知识的掌握。它不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而是指一个人在多个领域都有一定了解和理解的能力。

拆分部首和笔画

通识这个词的部首是道,由两笔组成。

来源和繁体

通识一词源自于《诗经·小雅·采薇》中的一句:“秋采余果,遂以通亩。”在古代文献中又出现了“通悉”、“通天”、“通学”等词,后来发展演变成了今天的通识。

在繁体字中,通识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通识这个词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使用的是通用的小篆字体。

例句

1. 学习通识知识能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2.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修读各个科目的通识课程。

组词

1. 通识教育

2. 通识课程

3. 通识能力

近义词

1. 综合素养

2. 广博知识

3. 多方面了解

反义词

1. 狭隘

2. 局限

3. 片面

别人正在浏览...

腤臢白陶备设残碑存栏贷称丁丁拊接杆棒寡偶诡辞哈话焊栅熯造好艾河臣画境花里胡哨火旻佳构兼包降幡教谏界绝劲刷旧制济险蹻勇开言开映烂醉如泥流汗六醴砺志嗫吺农户袍泽之谊评酒七禽湫尽儒谨三大洋三方五氏散堂鼓三翟僧宫蛇拳识辨书手舒坦鼠腰兜送人情调胹投迹温念勿已肖化邪谲信而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