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讬的意思、寄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讬的解释

亦作“ 寄托 ”。1.依托,安身。《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汉 东方朔 《七谏·谬谏》:“ 列子 隐身而穷处兮,世莫可以寄託。” 唐 韩愈 《枯树》诗:“寄託惟朝菌,依投絶暮禽。”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闵预》:“不知 青巖 寄托何所,觅至会馆询之。” 丁玲 《小火轮上》:“平日在房子里是难感觉得,可是一到了水上,眼望着绵绵不绝的青山和浩浩荡荡的流水,便不觉的感到此身的飘飘然,而无所寄托。”

(2).托付,委托。《管子·明法》:“寄託之人不肖而位尊,则6*民倍公法而趋有势。”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负荷寄託,则以 伊 周 为师表;宣力四方,则以 吉召 为轨仪。” 唐 李朝威 《柳毅传》:“闻君将还 吴 ,密通 洞庭 。或以尺书寄託使者,未卜将以为可乎?”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杂记》:“今有事将 楚 游,以公长者敢以家口寄託。” 许杰 《逃兵》:“人家的儿子是寄托你家里的。”

(3).艺术作品中的寄情托兴。语出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诗有寄託便佳。” 清 周济 《介存斋论词杂著》:“初学词求有寄託,有寄託则表面相宣,斐然成章。”

(4).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鲁迅 《书信集·致中共中央》:“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 中国 的将来。” 秦牧 《土地》:“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情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寄讬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寄讬"是一个汉语词汇,现多写作“寄托”,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寄讬(寄托) 指将情感、理想、希望等抽象事物依附或投注于某人、某物或某种活动上。

核心含义:

  1. 情感转移:将无法直接表达或实现的情感、思念等转移至他处。

    例:父母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2. 精神依托:通过某种事物获得心理慰藉或支撑。

    例:诗歌成为他排解孤独的精神寄托。


二、词源与演变

  1. 古义溯源:
    • 本义为“寄放、托付”,如《论语》中“可以托六尺之孤”的“托”含寄托之意。
    •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中“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暗含对往事的寄托。
  2. 现代引申:
    • 词义从具体“托付物品”扩展至抽象的情感、理想(《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三、权威工具书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寄托:

    ① 托付:把孩子寄托在邻居家。

    ② 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寄托哀思|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寄托在剧中主人公身上。

    • 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链接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寄托:

    ① 安置;托付。

    ② 指诗文作品中的寓意。

    例:清代黄宗羲《雷文介公传》中“凡所寄托,皆慷慨激烈”。

    •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链接
  3.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寄:托付;依附。

    托:委托;依靠。

    二者合用强调“情感或责任的转移承载”。


四、使用场景与示例

场景 例句 出处
情感表达 将思念寄托于明月。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理想追求 青年一代寄托着国家的未来。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
文学手法 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托政治理想。 《楚辞》研究文献

五、相关概念辨析


参考资料

  1. 白居易《长恨歌》解读,中华书局《唐诗鉴赏辞典》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3.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4. 王力等.《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商务印书馆, 2014

网络扩展解释

“寄讬”中的“讬”为“托”的异体字,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方面:

  1. 字形解析

    • “讬”是“託”的简化写法,二者在古籍中通用,均读作tuō。
  2. 核心字义

    • 委托:将事物交予他人代为处理,如“託付”“寄讬财产”。
    • 假借名义:如“託名”“假讬公事”。
    • 依赖:如“讬庇”“讬身于友”。
  3. “寄讬”词义 组合“寄”(寄存、依附)与“讬”,表示:

    • 情感依附:如“将思念寄讬明月”。
    • 实体委托:如“寄讬行李于旅店”。
    • 抽象依托:哲学语境中指精神有所凭依,如“人生寄讬”。
  4. 语境示例

    • 白居易《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暗含“将遗憾寄讬于时间”的意境。
  5. 现代使用提示 当代规范文本多写作“寄托”,但阅读古籍时需注意“讬/託”的异体关系。

别人正在浏览...

安妥板干备尽变体播音员布幕不息侧庶厂家常隶长虑后顾尝鼋出薪撮合山定鼎顶梁端凝泛查风沙粉面府邸耿黾蒿箭宏儒硕学毁讪驾乘棘轮筋马积重难返课簿靓媚僚类躐居民族资产阶级默默无声捏和抛曲破衲疏羹千里急谯谯栖毫栖皇弃蔑穷迫绮诗散文集什面释儒衰陋四辰似若泰然自若探丁提纲提花屠灭外接圆校抡携幼扶老信笔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