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録的意思、摄録的详细解释
摄録的解释
拘捕。《汉书·叙传上》:“诸所宾礼皆名豪,怀恩醉酒,共諫 伯 宜颇摄録盗贼,具言本谋亡匿处。”《魏书·氐传》:“ 公熙 果有潜谋,将为叛乱。 子建 仍报 普惠 ,令其摄録。”
词语分解
- 摄的解释 摄 (攝) è 拿,吸取:摄取。摄像。摄影。摄食。 保养:摄生。摄重(恘 )。珍摄。 代理:摄行(妌 )(代职务)。摄政(代君主管理国家)。 捕捉:勾摄。 迫近:“摄乎大国之间”。 古同“慑”,怕,使
- 録的解释 録 ù 见“录”。 笔画数:; 部首:釒;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摄録”是“摄录”的繁体写法,属于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拍摄手段记录影像与声音的综合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第2版)解释,“摄”本义为“牵引、执持”,引申为“捕捉影像”;“録”通“录”,意为“记载、存储”,两字结合后构成“以技术手段留存视听信息”的动宾结构。
从词源发展看,“摄録”一词的形成与20世纪影视技术普及密切相关。《汉字源流字典》指出,“摄”在《说文解字》中归入手部,原指“引持也”,后随摄影技术传入中国,衍生出“摄影”新义;“录”则从“刻写”本义发展为现代“记录”概念,二字结合体现了技术词汇的古今融合。
该词在具体语境中存在三层应用维度:
- 技术操作:指摄像机等设备对场景的同步拍摄与存储,如《新闻传播学术辞典》定义的“声画同步记录过程”;
- 法律范畴:特指司法机关依法采集视听证据,见《法学大辞典》中“证据固定”条目;
- 文化传播:在民俗学领域表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参考《中国民俗志编撰规范》的田野工作标准。
需注意《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已将“録”规范为“录”,故当代规范文本中应作“摄录”。
网络扩展解释
“摄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解析:
1.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拘捕”或“逮捕”。例如《汉书·叙传上》中记载的“宜颇摄録盗贼”,即通过拘捕手段处理盗贼问题。
- 构词分析:
- “摄”在古汉语中有“捕捉”“代理”等含义(如“勾摄”“摄政”);
- “録”通“录”,可引申为记录或处理事务,此处与“摄”组合后强化了“控制、收押”的语境。
2.文献例证
- 《魏书·氐传》提到“子建仍报普惠,令其摄録”,表明该词用于描述官方对叛乱者的控制行动。
3.现代延伸
- 现代汉语中,“摄录”一词多指“拍摄录制”(如电视节目、视频等),但此用法多见于简体中文语境,且权威性较低。需注意繁简体用法的区别。
4.使用建议
- 在古文阅读或历史文献中,“摄録”应优先理解为“拘捕”;
- 若涉及现代技术场景,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为“拍摄录制”的简写。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魏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班功行赏暴殄天物蚩然丑贼生喘息楚魄存追蹙圮跌磕滴粉搓酥邸阁迪吉斗烟丝对合坊隅凡间风玉旮旯犷语国城酣然入梦好久黑心肠黑言诳语恒民蘅芜徽嫿渐积监铨焦嶢教肄加温冀方汲汲孜孜惊帆金杏绝对坎德揆课连绝瞭眊离鸿鳞列木脚道弄玄旁省清樽人造地球卫星散洒诗伯嗜进十死九活淘虏剃头挑子一头热透河托物寓兴亡殁位阶文鸡纹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