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的意思、大理市的详细解释
大理市的解释
在云南省西部、洱海沿岸,滇藏公路起点,滇缅公路经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唐代为南诏国都,宋代为大理国都。1951年设下关市,1960年改大理市。人口468万(1995年)。为云南省西部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特产大理石、茶花、大理雪梨。名胜古迹有洱海、苍山、崇圣寺三塔、蝴蝶泉、蛇骨塔及南诏、大理古城遗址。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专业解析
大理市是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的县级市,位于滇西苍山东麓、洱海西岸。该地名源自唐代南诏国时期设立的「大理」行政区划,取义《尚书·大禹谟》中「示之以礼,动之以理」的政治理念,后演变为地域名称。汉语词典对其定义为「以苍山洱海为地理标志,承载白族文化的历史名城」。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市拥有1300余年建城史,曾是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其地名内涵包含三层维度:
- 自然地理特征:苍山十九峰与洱海构成「山水相依」的独特地貌,被《中国地名语源词典》称为「高原明珠的自然标识」
- 民族文化载体:作为白族主要聚居区,地名中蕴含「大礼治国」的白语谐音文化,《民族语源考》记载其白语发音为「Dablit」,意为「理想的福地」
- 历史行政沿革:元代设大理路,明清时期设大理府,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市,行政脉络清晰可考。
该市现存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地名文化价值被收录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名遗产名录》(亚洲卷)。当代汉语使用中,「大理」已成为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意象的双重符号,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特指「中国西南边疆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区域」。
网络扩展解释
大理市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集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及交通枢纽于一体。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
一、地理与行政区划
- 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临楚雄州,西接保山市,北连丽江市,地处横断山脉南端,苍山与洱海之间,形成“苍洱风光”的独特地貌。
- 面积与地形:总面积1738.6平方公里,山地占71.37%,坝区(含洱海)占28.63%。
二、历史沿革
- 建置演变:唐代为南诏国都,宋代为大理国都城,两政权延续500余年。1951年设下关市,1960年改称大理市,1983年大理县与下关市合并为现今大理市。
- 名称由来:源于南诏国“大礼国”国号,后取“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更名。
三、人口与民族
- 人口构成:以白族为主体(占65%),汉族占28.7%,另有彝族、回族等24个民族。
四、经济与文化
- 经济地位:滇西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 文化特色:以“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闻名,特产大理石、茶花、雪梨。
五、旅游资源
- 自然景观:洱海、苍山、蝴蝶泉等。
- 人文古迹: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遗址、南诏国遗迹等,1982年列入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六、荣誉称号
- 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被誉为“高原明珠”“东方瑞士”。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大理市人民政府官网及历史文化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骜骜白俄罗斯人百源学派邦寄骋耆奔欲尘累晨暾吃食淡生涯丹弦颠崕隄溃蚁孔叮问滴子东土夺标飞帛風標公子峯距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怪念头瞽目何足介意圜流幻形画涂弧度交并积德裕后稽览救生船烂漫天真累离练川三老寠薮磠砂旅琐卖嘴料舌玫阶没振牛拘瓯粤平晓前合后仰千折钳语青禁秋点全清驱逼羣衆路綫柔武摄影学食谱随处索饼晚点文酒相俪相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