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废的意思、贬废的详细解释
贬废的解释
贬官免职。《晋书·陈寿传》:“司空 张华 爱其才,以 寿 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 阳平 令。” 唐 柳宗元 《吏商》:“身败禄敚,大者死,次贬废,小者恶,终不遂。” 宋 范仲淹 《述梦》诗序:“ 刘 与 柳宗元 、 吕温 数人,坐 王叔文 党,贬废不用。”
词语分解
- 贬的解释 贬 (貶) ǎ 给予低的评价,与“褒”相对:贬低。贬义。褒贬(a.评论好坏;b.指出缺点)。 减低,降低:贬值。贬职。 褒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 废的解释 废 (廢) è 停止,不再使用:废弛(应该施行而不施行)。废除。废黜(罢免,革除)。废帝(被废黜的皇帝)。废弃。废止。废置。因噎废食。 没有用的,失去效用的:废话。废品。废墟(受到破坏之后变成荒芜的地
专业解析
“贬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贬斥废弃,指对人或事物进行贬低、否定并最终予以废弃或罢黜。以下是详细解释:
-
词义解析:
- 贬: 本义指降低、减少,引申为给予低的评价、贬低、贬斥。如贬官、贬低。
- 废: 本义指停止、不再使用,引申为废弃、废除、罢黜。如废除、废黜。
- 贬废: 结合两者,“贬废”强调一个过程或结果:先是对某人或某事物进行贬低、否定其价值或地位(贬),然后将其抛弃、废弃或罢黜(废)。它带有强烈的否定和排斥意味。
-
使用场景:
- 指人: 多用于指人被贬低、否定其才能或价值,进而被罢免官职、废弃不用或疏远。例如:“因其直言进谏,终遭贬废。”
- 指物或思想: 也可用于指某种学说、观点、制度等被认为过时、错误或无价值而被否定、废弃。例如:“旧制不合时宜,遂遭贬废。”
-
词源与权威释义:
- 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汉语大词典》,“贬废”的解释即为“贬斥废弃”。该词典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参考。
- 《辞源》(商务印书馆)等大型语文辞书也收录该词,释义相近,强调“贬黜罢废”或“贬斥废弃”之意。
-
现代使用:
- “贬废”在现代汉语中属于书面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多见于历史叙述、评论性文章或对古代文献的解读中。它比单纯的“贬低”或“废弃”更具书面色彩和贬斥力度,强调从否定评价到实际废弃的过程。
“贬废”意指贬斥废弃,指通过贬低、否定某人或某事物的价值或地位,进而将其罢黜、废弃或抛弃。它常用于描述历史人物因失宠、犯错而被罢免官职,或指某种旧制度、旧思想被否定淘汰的过程,带有强烈的书面语色彩和否定意味。
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该词典对“贬废”的词条释义为权威依据。
- 《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型古汉语辞书,为“贬废”的释义提供了重要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贬废”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贬官免职,指官员因过错、政治斗争等原因被降职或罢免。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 字面拆分:“贬”指降职、贬斥,“废”指罢免、废弃,组合后强调官职被剥夺或地位下降。
- 权威定义:根据汉典和查字典的解释,“贬废”指官员被降级或免除职务。
2.历史用例
- 《晋书·陈寿传》:记载陈寿因故被贬,后因张华举荐才重新启用,体现了“贬废”的实际应用场景。
- 范仲淹《述梦》诗序:提及唐代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因参与王叔文集团被贬黜,长期未获重用,进一步佐证该词的政治背景。
3.语境与用法
- 联合结构:作为联合式合成词,强调“贬”与“废”双重结果,如“身败禄敚,次贬废”(柳宗元《吏商》)。
- 造句示例:如“帝意遂决,废郭后为净妃”,可见“贬废”多用于史书或正式文献,描述官员仕途变故。
4.相关词汇
- 近义词:贬黜、罢免、革职。
- 反义词:擢升、拔擢、晋升。
“贬废”一词在古代政治语境中常见,需结合具体历史事件理解其程度差异(如降职与彻底免职)。如需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晋书》《柳宗元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抱冰公事宝圭边子痹湿菠萝不造部阵叉手笛敕号出围粗恶盗宄垫腰顶门儿东半球湩醴东洋鬼讽嘲妇道勾引诡遇黑霉胡花火钵极骂九畴酒床九有慨允阔悰蠡壳隆博娄娄鸟吏鼈官农父骈殒破不剌破家竭産魄渊前儿个签诗翘舌音虬劲诠除乳臭儿莎菲女士的日记沙殻子生赀诗老食为民天水罐银盆説古谈今説委堂官同门异户宛若无名孽火响报仙境小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