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easier said than done;by no means easy] 旧时大臣向君主陈述政见,言辞浅了说不透,言辞深了又不中听,实非易事。今借称凡事办起来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
本谓在君王面前谈说论议、指陈得失不可轻易从事。何容,岂可,怎能容许。《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先生曰: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 张铣 注:“再言之者,所以言谈之辞,何得轻易而为之。”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 贾生 有言曰:‘恳言则辞浅而不入,深言则逆耳而失指。’故曰:‘谈何容易。’谈且不易,而况行之乎?” 马非百 简注:“谈,説话。何容,怎能容许。易,轻易。”后以“容易”连读,意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并不那么容易。《文明小史》第十回:“ 周师韩 听了,鼻子里扑嗤一笑道:‘説的,谈何容易!’” 孙犁 《澹定集·读冉淮舟近作散文》:“我们常说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谈何容易!”
“谈何容易”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出自汉代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中的典故。原文通过吴王与臣子的对话,暗喻直言劝谏君主的不易(“谈何容易?”)。后世逐渐演变为对“言行难以一致”的感叹。
适用于强调行动难度、提醒勿轻视复杂性的语境。例如在分析社会问题或技术挑战时,可用此成语表达实践层面的障碍。
《谈何容易》是一个成语,意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它用来形容某件事情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却很困难。
《谈何容易》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讠、口、谷,笔画为25画。
《谈何容易》最早出自东晋陈寿的《三国志·卷一·魏书·文帝纪》:“告扬未听,然谈何容易。”后来成为常用的成语。
在繁体字中,“谈”的写法仍然保持不变,而“容易”则写作“容易”,与简体字不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些不同。根据考古发现,古时候的“谈”字最早是用象形的方式表示对话,而不是由左右两部分构成。
古代的“容”字采用了“宀”作为部首,下面是“冖”,分别表示“房子”的意思。当时的人们以“房子”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容易的标准,来形容一件事情难易程度。
而“易”字的字形与现代相差不大,都是由“亦”和“日”组成。
1. 这个数学题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谈何容易。
2. 技术改革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谈何容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 谈笑风生 2. 容易事难成 3. 一言难尽
近义词:易如反掌、轻而易举
反义词:难如登天、艰难困苦
包场褊急编数壁门敕许春余绰态猝尔大浪道高魔重导衍掉队底角洞洞动手术纺砖锋棱风山附俗辅靥共鲧罕罕洪水回阡角较季母紧切劲武救苦弭灾枯偏滥狱雷雨云两面性领头灵辄马价珠漫没迷惑视听目不忍睹那般南燕农月凭栏乞盟齐信瞿塘峡然桂牲盟收泉耍尖头枢近説项驷马提案条析头会箕敛驼曲为气宵晕吸溜疎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