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打连厢的意思、打连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打连厢的解释

一种民间舞蹈。又名“金钱棍”。北方称为“霸王鞭”或“花棍”。演员所用之棍用竹子或细木制成,长二尺许,其中四至六处挖有空档,每档中串以铜钱,分上下两面,表演时,上下左右舞动,并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部,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演者边唱边舞,其歌曲多为民间小调,通常在节日或庙会时表演。流行于全国各地,历史悠久。《通俗编·俳优》引 清 毛奇龄 《西河词话》:“ 金 作清乐,仿 辽 时大乐之制,有所谓连厢词者,带唱带演,以司唱一人,琵琶一人,筝一人,笛一人,列坐唱词,而復以男名末泥,女名旦儿者,随唱词作举止……北人至今谓之连厢,曰打连厢,唱连厢,又曰连厢搬演,大抵连四厢舞人而演其曲,故云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打连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中国各地,尤其在节日或庙会等场合表演。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名称与别称
    该舞蹈在不同地区有多个名称:南方多称“打连厢”或“金钱棍”,北方则常叫“霸王鞭”“花棍”。其名称中的“连厢”源于金代乐曲《连厢词》,而“打”则指表演时的击打动作。

  2. 表演形式与道具
    表演者手持特制竹棍(长约二尺),棍身分段嵌入铜钱或小铜钹,两端装饰彩色布条。舞动时,通过敲击四肢、肩背等身体部位,配合节奏发出清脆声响,兼具视觉与听觉效果。

  3. 艺术特点
    表演通常边唱边舞,曲调多为民间小调,动作灵活多变,兼具刚劲与柔美。部分地区的表演形式还包含多人配合,如四人持棍共舞,辅以琵琶、锣鼓等乐器伴奏。

  4. 历史与文化意义
    起源可追溯至金代,历经演变成为传统节庆的重要民俗活动,兼具娱乐性与祈福寓意,反映了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曲目或具体舞蹈动作,可参考民俗研究文献或地方文化记录。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打连厢(dǎ lián xiāng)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互相往来、联络沟通的意思。下面是关于打连厢的一些拆分、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语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打连厢由三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手(扌),车(车)和艮(艮)。其中,“手”是主要部首,表示与手相关的动作;“车”表示与车辆相关的事物;“艮”表示拆分后字的部首。 来源: 打连厢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汉语中,形容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互相联络、交流沟通的行为。它的来源比较古老,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相关的记载。 繁体: 打连厢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打連廂」,依然保持了原词的意义和拆分。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多种多样,打连厢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写法。比如,它可以写作「打絃響」,意思依然是进行沟通、联系的动作。 例句: 1. 我们通过打连厢,及时沟通了解了最新的进展。 2.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打连厢显得更加重要和方便。 组词: 打电话、打邮件、打传真、打报告等都是与打连厢相关的词语。 近义词: 联络、联系、沟通等是与打连厢意思相近的词语。 反义词: 断连厢、失联等是与打连厢意思相反的词语。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有其他问题随时问我哦!

别人正在浏览...

挨家比户襃授背黑锅播精采礼儳焉缠纡持斧絺句绘章出工吹风机大立菊档案学繁艳佛道艾甘雨果隋果侠好古龢銮华焕黄栌假面奸弊奸凶叫喊精稗金钱卜进状涓毫开年扛大梁宽裕懒中散林栖柳翠井露筋马赫数牧民廿一史佩带辟口颦笑青简瞿陵肉身菩萨三耳山回路转释典书桌簑衣裙铁活通行同音共律往来体五子棋想夫怜闲子显祖扬名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