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牧民的意思、牧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牧民的解释

[herdsman] 放牧牲畜并以此为生的人

详细解释

(1).治民。《国语·鲁语上》:“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纵私回而弃民事,民旁有慝无由省之,益邪多矣。”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蒞政而政荒,牧民而民散。” 明 宋濂 《送王明府之官序》:“余闻昔 子游氏 之为 武城 也,以礼乐为教,而圣人喜之,此千载牧民之良法。” 清 姚鼐 《咏史》:“牧民岂谓非良干,伐畔何教震友邦。”

(2).指治民的官。《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我早登科甲,初任牧民,立心愿为好官。”

(3).牧区中以畜牧为主要职业的人。 降边 嘉措 《格桑梅朵》第二十章:“由于牧民一般不吃鱼,更不吃‘神湖’的鱼,所以这里的鱼根本不怕人。” 碧野 《雪路云程》:“我们的小汽车离开 蒙 族牧民居住的 和靖县 ……飞奔在依山傍河的新开辟的 乌库 公路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牧民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现代用法进行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治理百姓(古代用法)

    指官员管理、教化民众的行为,属政治术语。如《管子·牧民》载:“凡牧民者,必知其疾”,强调统治者需体察民情。此义项源自“牧”字本义“管理”,引申为官吏对民众的治理责任 (参考《汉语大词典》)。

    例句: “古之良吏,牧民以德,教化先行。”

  2. 从事畜牧生产(现代用法)

    指以放牧牲畜为职业的人群(名词),或指放牧行为(动词)。如“草原牧民世代与牛羊为伴”,凸显其职业属性与文化特征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二、历史语义演变


三、文化意象延伸

在文学作品中,“牧民”常象征自然与人文的共生关系。如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既描绘牧业场景,亦隐喻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罗竹风.《辞海》(第7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4.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民族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牧民”一词包含两层主要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现代用法进行解释:

一、职业身份(现代常用义)

指以畜牧为生的人群,主要生活在牧区,以放牧牲畜(如牛、羊、骆驼等)为主要生计方式。这一群体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二、古代政治含义(历史引申义)

指治理百姓的官员,源自“牧”字的“管理”之意。例如: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巴比松画派碚礧悲田院步步进逼尝炷禅枝臭駡船闸调遣地基恩贶放牛归马方峙焚祷奉勅更漏子骨灰盒好古横断面花狸狐哨回光镜火见柬拔蠽蟟几格旌纛浄住舍眷慕空域劳动局劳动人民羸尪略计立谈之间柳子祠陋贱梅蕊蓦刀赧然篇辞平原居士钱垛秦娘七弃肉屏风三生石少是末蛥蚗升官蜀国絃探元特点天边外跳天索地委意五颜六色肖子霞佩瞎眼袭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