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政的意思、外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政的解释

谓国事。《国语·吴语》:“自今日以后,内政无出,外政无入。” 韦昭 注:“内政,妇职;外政,国事。”《诗·大雅·瞻卬》“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毛 传:“妇人无与外政,虽皇后犹以蚕织为事。”《新唐书·桓彦范传》:“《易》曰:‘无攸遂,在中馈。’言妇人不得预外政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外政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义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国家对外事务的管理与执行,与“内政”形成对应关系。根据权威辞书及文献记载,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以下三层释义:

一、外交事务的总称

《汉语大词典》定义外政为“国家对外事务”,特指古代诸侯国处理与邻邦关系的政务活动。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外政不修”即指外交事务未妥善处理。

二、古代官制中的涉外职能

《周礼注疏》记载,周代设“大行人”一职,负责“外政以怀诸侯”,包含朝觐、纳贡等礼仪性外事工作。此用法常见于先秦典籍,体现古代政体对外交往的规范化管理。

三、现代语义的延伸应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外政引申为“涉及国际关系领域的政策制定”,涵盖当代外交战略、国际贸易协定等范畴,强调主权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互动。

需要说明的是,“外政”与“内政”在《辞海》中被列为相对概念,前者聚焦国际层面事务,后者侧重国内治理,二者共同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双重维度。该词现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政策分析领域,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网络扩展解释

“外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历史文献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历史语境与出处

  1. 古代文献中的定义

    • 出自《国语·吴语》:“自今日以后,内政无出,外政无入。” 韦昭注:“内政,妇职;外政,国事。”
    • 《诗·大雅·瞻卬》毛传提到:“妇人无与外政,虽皇后犹以蚕织为事。” 强调古代性别分工中,女性不参与国家政务。
    • 《新唐书·桓彦范传》引《易经》称:“妇人不得预外政也”,进一步印证这一观念。
  2. 社会背景

    • 古代“外政”多由男性主导,涉及军事、外交、税收等国家层面事务;而“内政”则与家庭、礼仪相关,被视为女性职责。

现代使用与延伸


“外政”是古代对国事的特定表述,反映了传统社会对性别角色与职责的划分。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国语》《新唐书》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暗箭败家白栘财产权裁减畴日传人雕落雕灭定验都台二月恶衣薄食发箭风景线纲曹刚疏官侣杭州市回光反照会自校书笺节夫觐省鸡彝澜文雷焕留剑梁辀廉絜练主吏遯临文不讳纶扉落着緑车马家大练默不作声恼乱朋兴僻邪侵犯清妍穹仓驱驰扰冗丧灵社会青年生具守刺肆谤岁星随意挑饬徒甲外币雺雺贤德夫人献羔香熏熏衔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