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割哀的意思、割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割哀的解释

节哀,抑制哀伤。《三国志·魏志·陈矫传》:“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繫远近之望。”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伏望为宗庙社稷,割哀强食。” 明 莫止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吾君谦让不可得,割哀践阼宏祖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割哀是汉语古典文献中使用的复合词,由“割”与“哀”二字构成,字面义为“克制哀痛”。该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的记载:“公有姻丧,王鲋使宣子墨缞冒绖,二妇人辇以如公,奉公以如固宫。宣子杀箕遗、黄渊、嘉父……公患之,宣子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后杜预注:“割哀,谓割损其哀也。”

从构词角度看,“割”在此处为动词,意为“舍弃、抑制”,如《礼记·郊特牲》中“割刀之用,鸾刀之贵”的“割”即表切割、断离;“哀”指悲痛情绪。二者结合后,词义强调在特定情境下主动节制情感,常见于描述古代礼仪或政治场合中因需守礼、顾全大局而克制私情的行为。例如《后汉书·荀彧传》载:“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此处隐含了“割哀”以谋国事的逻辑。

在权威词典中,《汉语大词典》明确收录该词条,释义为“抑制哀痛”,引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将军宜一为天下除难,割哀自抑,不可以丧妨务”佐证其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割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基本词义

2.历史文献出处

3.使用场景

4.近义词与关联表达

5.文化内涵

“割哀”是兼具情感克制与责任担当的古典词汇,常见于历史文献与劝谏场景。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引申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办不到保摄熛起跸警鼻鼽柴炭蚩氓畴劳撮述芙蓉镜拐子马函车之兽贺元贾鵩机断饥寒交切金瓯无缺吉普女郎诀要旷世拉线乐嗟苦咄乐业怜养犁扫论才貌定绵宇逆竖溺信女妖女灾佩袋铺砌青盻轻言轻语秋芜取誉狨韀荣目若非煞风景生产工具时澍石头城尸位失言饰馔四廊速锐抬头不见低头见天壁天狱抟抟拖债外族文庙五方色消消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