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哀的意思、割哀的详细解释
割哀的解释
节哀,抑制哀伤。《三国志·魏志·陈矫传》:“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繫远近之望。”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伏望为宗庙社稷,割哀强食。” 明 莫止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吾君谦让不可得,割哀践阼宏祖烈。”
词语分解
- 割的解释 割 ē 切断,截下,划分出来:割让。割地。割弃。割舍。割除。割断。割裂。割据。交割。割鸡焉用牛刀(喻做小事情不值得费大力气)。 灾害:天降割于我家。 笔画数:; 部首:刂; 笔顺编号:
- 哀的解释 哀 ā 悲痛:悲哀。哀求。哀叹。哀鸣。哀思。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哀艳(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 悼念:哀悼。默哀。 旧时称死去母亲:哀子(.母丧而父存;
网络扩展解释
“割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基本词义
- 释义:指节制哀伤、抑制悲痛,多用于劝慰他人或自我克制情感的语境。
- 结构解析:“割”意为割舍、抑制,“哀”指哀伤,合起来表示主动控制悲伤情绪。
2.历史文献出处
- 《三国志·魏志·陈矫传》:记载陈矫劝太子曹丕“割哀即位”,以稳定政局,体现政治场合中克制私情的重要性。
- 唐代韩愈《顺宗实录》:提到“割哀强食”,强调为社稷需暂抑悲痛、振作行事。
- 明代莫止诗句:“割哀践阼宏祖烈”,描述君主即位时抑制哀伤以继承大业。
3.使用场景
- 多用于丧事、权力交接等重大事件中,强调以理性克制情感,维护大局稳定。
- 例:古代帝王驾崩后,臣子常劝新君“割哀”以迅速即位,避免国事动荡。
4.近义词与关联表达
- 近义词:节哀、抑哀、制悲。
- 反义词:纵哀、恣情(指放任情感)。
5.文化内涵
- 反映儒家“克己复礼”思想,倡导个人情感服从于社会责任,尤其在礼制严格的古代社会意义显著。
“割哀”是兼具情感克制与责任担当的古典词汇,常见于历史文献与劝谏场景。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引申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割哀这个词是指减轻或摆脱悲伤、悲痛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刂”和“哀”,刂是表示刀的意思,哀是表示悲伤的意思。根据汉字组成规则,刂在左边,哀在右边。根据常用部首表,刂属于编号18的“刀”,哀属于编号37的“心”。
割哀这个词的来源较难确定,但可以推测它的意义可能是通过刀或割的动作来减轻或解除内心的悲伤。另外,割哀也可以理解为割断悲伤的根源或与悲伤彻底决裂。
繁体字中,割哀的写法与简体字无太大差异。
在古时候,割哀可能有不同的字形写法,但具体写法没有明确的记录或规定。
例句:
1. 他割哀过后,逐渐走出了失去亲人的阴霾。
2. 她鼓励自己要学会割哀,重新开始生活。
组词:割痛、割裂、割席、割绳、割舍
近义词:减忧、除悲、解哀、解忧
反义词:积忧、憾事、忧愁、伤心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