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慑畏的意思、慑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慑畏的解释

同“慴畏”。畏惧。《晏子春秋·问上六》:“居处佚怠,左右慑畏。”《国语·吴语》:“夫 越 非实忠心好 吴 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彊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慑畏”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慑”和“畏”两个意义相近的语素构成,核心含义是因恐惧、敬畏而屈服或顺从。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权威来源参考:


一、基本释义

  1. 恐惧、害怕

    指因面对强大的威势、压力或可怕的事物而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

    例:《史记·项羽本纪》:“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将领们皆因恐惧而屈服)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2. 敬畏、畏服

    强调因对方的威严、德行或能力而产生敬重与畏惧交织的心理,常含被动屈从之意。

    例:《后汉书·窦融传》:“权贵震慑,畏惮之。”(权贵们震惊畏惧,对他十分忌惮)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


二、构词与语义分析


三、文化内涵与经典用例

在传统文化中,“慑畏”常关联道德权威与自然神力:

  1. 对天命的敬畏

    《尚书·汤誓》:“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我敬畏上天,不敢不行正道)。

  2. 对君权的畏服

    《韩非子·主道》:“明君无为于上,群臣慑畏乎下。”(明君在上无为而治,臣子在下敬畏服从)。


四、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强调因威慑力产生的心理屈服,如:

“法律威严,足以慑畏犯罪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综合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21.

: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十四史》(点校本). 中华书局, 2000.

: 王力等.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4.

: 孔颖达疏. 《尚书正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 王先慎. 《韩非子集解》. 中华书局, 2013.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22.

网络扩展解释

“慑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慑畏(shè wèi)由“慑”和“畏”组成:

二、用法与语境

  1. 古籍引用:

    • 《晏子春秋·问上六》提到:“居处佚怠,左右慑畏”,指因上位者的威严而心生畏惧。
    • 《国语·吴语》中:“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彊也”,强调越国并非真心臣服,也非因吴国武力强大而恐惧。
  2. 现代应用:

    • 可用于形容对权势、规则的敬畏(如“慑畏法律”)。
    • 也可表达面对困难或风险时的退缩心理(如“慑畏挑战”)。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总结

“慑畏”强调因外部压力或威胁产生的被动恐惧,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其核心在于“被震慑后的害怕”,与单纯的心理恐惧(如“害怕黑暗”)有所区别。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驹过郤摆置襃宠参典唱随宠答春余黜谪辞见班单骑淡妆轻抹捣谎地下修文防拓奉戴负义高气压区格览估捣晷表国民怀空花须火畜降喻吉卜赛泂泂给事黄门侍郎霁止开厨老三老四猛干缅慕名例磨弄拿一手女君俳歌辟口披剔破首圻堮器件讫已驱战仁贤商羽饍羞施而不费硕匠私塞厮说擿伏未尝苇钥温带海洋性气候闻望嫌长道短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