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象的意思、椿象的详细解释
椿象的解释
昆虫纲半翅目昆虫的通称。体扁平。口器长喙状,适于刺吸。有臭腺,遇敌时即放出臭气,故有“放屁虫”之称。吸植物茎和果实的汁。种类很多,多数是害虫。
词语分解
- 椿的解释 椿 ū 〔香椿〕落叶乔木,嫩枝叶有香味,可食。简称“椿”,如“椿芽”,“椿龄”(祝人长寿之辞),“椿庭”(古称父亲),“椿萱”(父母的代称)。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象的解释 象 à 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形状,样子:形象。景象。气象。现象。
专业解析
椿象(chūn xiàng),汉语名词,又称“臭屁虫”“臭大姐”,是半翅目昆虫的统称,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基本释义与特征
指一类体形扁平、呈盾形或椭圆形的昆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其典型特征为:
- 口器刺吸式:具细长喙管,可刺入植物组织或动物表皮吸食汁液(《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96页)。
- 释放臭液:受惊扰时,腺体分泌挥发性臭液,故得俗名“臭屁虫”(《中国动物志·昆虫纲·半翅目》,科学出版社,2010年)。
二、生物学分类与习性
- 食性多样:多数为植食性(如危害水稻的稻绿蝽),少数为肉食性(如捕食蚜虫的蠋蝽)。
- 生活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阶段,若虫形态近似成虫但无翅(《辞海》第7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年,“椿象”词条)。
三、名称由来与文化关联
“椿象”之名源于古人对椿树(香椿)上常见虫体的观察记录。“椿”指其寄主植物,“象”喻其喙管细长如象鼻(李时珍《本草纲目·虫部》,明代,1596年)。
权威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动物志·昆虫纲·半翅目》. 科学出版社, 2010.
- 夏征农, 陈至立 主编.《辞海》(第7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8.
- 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基于1596年金陵初刻本整理).
网络扩展解释
椿象,学名蝽,是昆虫纲半翅目蝽科昆虫的统称,具有以下特征:
一、生物学特征
-
形态特征
体长1.7~2.5厘米,身体扁平呈筒形,多为黑褐色或鲜绿色;口器为刺吸式长喙,适于刺穿植物组织吸食汁液。部分种类前胸背板具尖锐突刺或色斑,如绿椿象因体色鲜绿得名。
-
独特防御机制
椿象遇敌时会通过臭腺释放刺鼻气体,故俗称“放屁虫”“臭大姐”。这种气味类似臭椿树,是其重要识别特征。
-
分布与习性
全球分布广泛(除极地外),一年可繁殖数代,以卵越冬。成虫寿命约120-130天,常见于农田、森林等生境。
二、生态与经济意义
- 多数为害虫:吸食水稻、大豆、棉花等农作物汁液,造成经济损失。
- 少数益虫:如捕食性椿象可控制蚜虫等害虫。
三、文化含义
在汉语成语中,“椿象”偶被引申为事物发展的先兆,源于椿树象征长寿吉祥的意象。但此用法较少见,日常多指昆虫。
扩展参考:如需了解更多椿象种类识别,可查阅《常见椿象野外识别手册》。
别人正在浏览...
稗官词办公桌剥庐宝秘本立标识漕米长违撤守辍耕刍荛之言麤滚滚大四八得一元宝点阵动转防次绋絻高当铺高架车辆高韵更番公帑挂历骇汗呵索轰饮黄汗欢洽火事交口节余妓籍敬祝近门居稽腊会楞柯柯猎攦林道人卖懞懂毛毛虫墨黥农夫泮岸朴遬侨工怯场清风饭入团三六九等舌簧申枉四趁素幅擡叠天聪踢良秃栾佗心通涎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