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帑的意思、公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帑的解释

公款;国库。《新唐书·裴胄传》:“是时,方镇争剥下希恩,製重锦异綾,名贡奉,有中使者,即悉公帑市欢。”《旧五代史·汉书·李皇后传》:“ 高祖 建义於 太原 ,欲行颁賚於军士,以公帑不足,议率井邑,助成其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沧溟蔡姬》:“ 邢太僕 子 愿 ,有与 孙月峰 巡抚书云:‘……伏愿明公,下记所司,略损公帑,为赎数椽之敝屋,小復白雪之旧居,月或给米一石,布若干疋,籍以长养壮髮,绵延后昆。’” *********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干部间的互相爱护》:“从好意揣测起来,某些同事肉痛旅费之大,未尝不可以说是为着爱护公帑而说的,原亦未可厚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帑是汉语中表示国家或公共机构财政资金的专有名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公帑指“由国家或公共团体所有的钱财”,其核心含义强调资金的公有属性。从词源学分析,“公”字取自“公共”“公有”,而“帑”为古代藏钱帛的府库,二者结合后特指归属于政府或社会全体成员的财政资源。

在语义范畴上,公帑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1. 法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条,公帑的收支必须纳入国家预算管理体系,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支配;
  2. 公益性:作为《汉语大词典》特别指出的属性,公帑使用需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根本导向,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
  3. 监管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明确规定,挪用或滥用公帑将依法追究行政及刑事责任。

现代汉语语境中,该词常见于政府工作报告、审计公告等正式文书,如“加强公帑使用效能”等表述。在词性分类上,属于具有集合概念的名词,不可量化使用,需搭配“管理”“划拨”“审计”等动词构成规范表达。


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网络扩展解释

“公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基本定义

字词结构

出处与例句

  1. 古代文献:《新唐书·裴胄传》提到“公帑市欢”,指挪用公款讨好他人。
  2. 现代用法:如“政府应谨慎使用公帑”,强调公共资金的合理管理。

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相关概念

补充说明

“帑”字易被误读为“nú”,正确读音为“tǎng”,需特别注意。

别人正在浏览...

叭叭班本保育院鞭杻别义并迭丙向垂落大本点剁雕文织彩笃专飞跃符守干舆各行各业冠带归置含油层鑉鑪合异鸿树黄宁昏浊简惰拣精择肥讥斥解明辑録救困扶危賫发老莱服雷峰两税使隶臣凌趠灵若刘郎珑珑砻砻买放冒幸密竿批鳞汽炉请缨旗田三青蔓善门霜蹏树娃子贪命逃逋讨檄天钧往朝望洋缊黂闲弃偕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