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泮岸的意思、泮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泮岸的解释

畔岸,边际。泮,通“ 畔 ”。《七修类稿·天地四·水高于山》引 明 金幼孜 《北征录》:“海子甚阔,望之杳无泮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泮岸"为汉语复合词,由"泮"与"岸"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向古代学宫建筑群中的特定空间位置。根据《汉语大词典》(2000年商务印书舘版)释义体系,该词可作如下解析:

一、基本释义 "泮岸"特指古代学宫泮水池畔的堤岸区域。其建筑形制源于《周礼·天官》记载的"辟廱"制度,具体表现为半圆形水池(泮池)与环水石岸的结合体。这种构造既符合"礼制"要求,又蕴含"教化如水"的儒家理念。

二、词源考据 "泮"字初文见于金文,甲骨文作"半"字加水旁,本义指诸侯级学宫前的水池。《诗经·鲁颂·泮水》郑玄笺注:"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引申为古代高等教育的象征符号。"岸"在《说文解字》中训为"水厓而高者",强调其地理高程与空间界限的双重属性。

三、文化内涵 作为明清科举制度的重要空间载体,泮岸承载着特殊文化功能。据《明史·选举志》载,新生入学须行"入泮"礼,沿泮岸过棂星门仪式,象征正式进入士人阶层。这种建筑空间通过《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廱,诸侯曰頖宫"的制度设计,成为儒家教育体系的物化象征。

四、用典示例 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四载:"今学宫前皆有泮岸,生员入学谓之游泮。"此例印证该词在传统教育语境中的实际应用。现代汉语中偶见于历史建筑研究文献,如《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2005年文物出版社)将其列为官式建筑术语。

网络扩展解释

“泮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畔岸”或“边际”,其中“泮”通“畔”(即边界的含义)。该词常用于描述水域或景物的辽阔无边,如文献记载“海子甚阔,望之杳无泮岸”()。

  2. 构词与发音

    • 拼音:pàn àn
    • 结构:由“泮”和“岸”组成,二字均有“边界”义,属于同义复词()。
  3. 语境应用
    多见于古代文学作品或地理描述中,例如明代金幼孜的《北征录》用“杳无泮岸”形容湖泊的广阔无垠()。

  4. 补充说明
    “泮”单独使用时,亦可指学宫前的半月形水池(如“入泮”代指考中秀才),但此义项与“泮岸”无关()。

建议如需查阅具体文献例句或更详细的考据,可参考《七修类稿》《北征录》等古籍或相关词典来源(如、4、5)。

别人正在浏览...

鳌足百全罢尽班虎比隆并案波水采生冁衮瀍河朝升暮合城鼓楚王祠粹清大车大都方止粪种负流官着鬼狐涎过路洪泽皇惧皇胤鹄缨京城镌镂跼蹙鐍锁畯德空巢家庭枯枿朽株两善栗阶领队露面轮驺抹眉小索鸥汀陪尘偏胜坡道怯劣欺忽情思取代区娵三王升泰申鉴身瑞社屋守命水过地皮湿倓然吐哺辍洗晚上香屑闲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