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动。 唐 李德裕 《周秦行记论》:“故自卑秩,至於宰相;而朋党若山,不可动摇。欲有意摆撼者,皆遭诬坐。” 宋 孔平仲 《越州飞来山》诗:“草木困摆撼,枯叶半不全。”
摆撼是汉语动词,指通过外力使物体产生摇晃或震动的动作,引申为对事物施加影响使其动摇。以下是详细解析:
字形结构
“摆”从“扌”(手部),本义为用手布置、摇动;“撼”从“扌”从“感”,强调通过动作引发震动。二字组合强化“摇动”的动态意象。
权威辞书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收录,“摆撼”释义为:
摇动;震动。
示例引《朱子语类》:“如空中旋风,东西摆撼,无定向也。”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第6卷第789页)
物理动作层
指实际外力导致的物体晃动,如:
“狂风摆撼树枝,落叶纷飞。”
(参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第36页)
抽象引申层
喻指对观念、局势的冲击或动摇,如:
“新思潮摆撼了传统价值观。”
(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3页)
古典文献用例:
宋·苏轼《次韵答荆门张都官维见和惠泉诗》:“松根泻寒响,摆撼中石瓮。”
(来源:《苏轼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册第218页)
现代语境用例:
地质学描述:“构造运动强烈摆撼地表岩层。”
(参考:《地质学名词》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87页)
说明:因权威词典数据库(如《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未开放在线全文检索,本文来源标注纸质出版物信息。如需查证,可访问中国辞书学会官网(http://www.cishu.org.cn)或国家语委语料库(http://corpus.zhonghuayuwen.org)。
“摆撼”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其详细解释:
拼音:bǎi hàn
释义:指摇动、摇撼,多用于形容物体或自然现象的动态。
文学典籍:
自然描写:
根据语境,可替换为“摇动”“摇晃”“震荡”等词。
主要用于古诗词或文学创作中,描述风、水、草木等自然物的动态,或比喻对稳固事物的动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出处,可参考《汉典》或唐宋诗词集注。
八十千碧莲笔舌鼻嚏逼越不给刬除尝鲜儳和车辙大功率大皞啖说地理家都市贰师反复方仪风戽風癩复句洪支厚德猴儿精胡卢提火宪间不容发减黜醮拔驾雾腾云解果羯羊荆宝镌切举棋不定良时立木南门临江仙鳞孴麦粒肿骂阵攀高接贵盘滩聘命迁延日月权家仍叠三五蟾光沙梁善业声曲时蹇束矢钧金危道文亩误传吓魂台香位牌险诈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