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即卷耳。也称苍耳。《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 宋 朱熹 集传:“卷耳,枲耳,叶如鼠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枲耳》﹝释名﹞引 苏颂 曰:“诗人谓之卷耳,《尔雅》谓之苍耳,《广雅》谓之枲耳。”
“枲耳”一词可能为“葈耳”的书写变体或发音相近的词汇。结合文献记载,“葈耳”指菊科植物苍耳,其果实称苍耳子,具体解释如下:
葈耳(xǐ ěr):即苍耳,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特征包括:
注意:该词与现代医学中的“耵耳”(耳垢栓塞)或“聤耳”(化脓性中耳炎)无直接关联,后者属于耳部疾病范畴。若需了解耳部病症,需明确具体用字。
《枲耳》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听觉”。它描述了人们通过耳朵感知声音、接收和辨识声音的能力。
《枲耳》的部首拆分为“木”和“耳”,表示该字与木有关,构成声音的器官是耳。
它的总笔画数为8画。
《枲耳》这个词的来源不详,是汉字的一个原创词语。
在繁体字中,该词被写作“枲耳”。
在古代汉字中,写作《枲耳》的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可能有多种变体。由于没有相关记录,具体的古代写法无法确定。
1. 他的枲耳非常灵敏,能够听到细微的声音。
2. 音乐的美妙之处在于能够触动人的枲耳。
3. 他在听力测试中表现出色,展现了他敏锐的枲耳。
组词:耳朵、耳膜、耳鸣、耳语、听力。
近义词: 听觉、听力。
反义词: 聋、失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