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举棋不定的意思、举棋不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举棋不定的解释

[hesitate about(or over)what move to make] 手举棋子,断定不了往哪儿走。比喻遇事无主见,决断能力差

详细解释

(1).着棋下子犹豫不决。《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2).喻临事无决断。《新唐书·郁林王恪传》:“ 晋王 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举棋不定”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形容人在决策时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就像下棋时拿着棋子无法决定落子位置一样。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成语释义

“举棋不定”字面指手持棋子,迟疑不决不知下在哪一步;比喻做事犹豫不决,缺乏决断力。例如:“面对两份工作邀约,他举棋不定,迟迟无法做决定。”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记载春秋时卫国大夫宁殖因犹豫不决而误事,后人以此警示优柔寡断的危害。

三、语义演变与用法

  1. 行为特征:强调行动前的反复权衡与心理矛盾,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2. 后果暗示:隐含因拖延可能导致错失良机,如《汉语成语大词典》指出其“形容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3. 适用场景:多用于描述重大决策(如职业选择、投资方向)或道德困境中的心理状态。

四、近义与反义对比

五、权威用例参考

  1.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在辨析行为动词时,以“举棋不定”为例说明心理动词的延宕性特征。
  2. 语言学家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中引用该成语,分析古汉语中动作悬置的语法现象(《王力文集》第一卷)。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中华书局点校本, 2012.
  3.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 中华书局, 2015. ISBN 978-7-101-11084-3.
  4.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商务印书馆, 1980.

(注:以上文献为学界公认权威来源,链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读者可通过ISBN或出版社官网查询详情。)

网络扩展解释

“举棋不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拿着棋子却无法决定下一步怎么走”,比喻人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缺乏果断。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成语出处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的典故: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宁喜谋划政变,因反复犹豫未及时行动,最终失败。原文“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以棋局比喻政治决策,强调优柔寡断的危害性。


用法与语境

  1. 适用场景:
    • 描述个人在重大选择(如职业、投资、感情)中的犹豫。
    • 批评或分析决策失误的原因(如“项目失败源于负责人举棋不定”)。
  2. 语法功能:
    • 作谓语、宾语或定语(例:他举棋不定的态度让团队焦虑)。
  3.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贬义,隐含对拖延的负面评价。

近义与反义


示例


该成语通过生动的下棋场景,揭示了人类决策心理的普遍困境,提醒人们在复杂情境中需平衡谨慎与果断。

别人正在浏览...

逼供信笔外法不辟子卯不逮养步入不以为奇藏书厂畈粗通低心下意杜诗韩集饭飧封台府庠港澳同胞告讼光谱贯虱厚皮馒头花毦环堵之室皇寮黄绶胡笳十八拍奸暴建年骄狠解衣盘礴兢兢战战颈项觐省九州四海连滚带爬劣厥卢沟晓月媺人棉毛毯岷渎目光秾逸迫使琼芝煞强如绳愆舍中石锚饰演受私死说活说特庙同训透碧空土巴庚托管脱节托运费诬赖相提而论小清遐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