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险的措施。《韩非子·安危》:“安术有七,危道有六。”《史记·高祖本纪》:“ 沛公 虽欲急入关, 秦 兵尚众,距险。今不下 宛 , 宛 从后击,彊 秦 在前,此危道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今边城虽厚,而马面极短且疏,若敌人可到城下,则城虽厚,终为危道。”
“危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危险的措施或策略,常见于古代文献及军事讨论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该词:
“危道”由“危”(危险)和“道”(途径、措施)组合而成,字面意为“危险的途径或方法”,常用来形容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决策或行动。例如《韩非子·安危》提到“安术有七,危道有六”,将“危道”与安全策略对比。
“屈突通拥大众,凭坚城,吾舍之而去,若进攻长安不克,退为河东所踵,腹背受敌,此危道也。” ——《旧唐书》。
“危道”多用于描述需谨慎规避的高风险行为,尤其在历史与军事语境中。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出处,可参考《韩非子》《史记》等古籍。
危道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危”和“道”两个字组成。
危字的部首是卩,总笔画数为6;道字的部首是辶,总笔画数为12。
危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和语境,意为危险的道路或危险的行动。危道常常在修建、挖掘或经营过程中用来形容路线或操作步骤存在风险。
在繁体字中,危道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危道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体呈现出了相似的意思和形态。
1. 在这个山区,有一条危道,很少有人敢走。 2.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行驶在这条危道上。
危险、危机、危害、道路、行道、大道、小道
险路、危险道路、危险路径
安全道路、安全路径、安全通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