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尺木的意思、尺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尺木的解释

(1).古人谓龙升天时所凭依的短小树木。 汉 王充 《论衡·龙虚》:“短书言‘龙无尺木,无以升天。’又曰‘升天’,又言‘尺木’,谓龙从木中升天也。”《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当与卿共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策 问 慈 曰:‘……﹝卿﹞天下智士也,但所託未得其人。射钩斩袪,古人不嫌。孤是卿知己,勿忧不如意也。’出教曰:‘龙欲腾翥,先阶尺木者也。’” 唐 刘禹锡 《薛公神道碑》:“文馆入仕,幽龙未光,尺木为阶,啾然欲翔。”或谓“尺木”是龙头上如博山形之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鳞介篇》:“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2).比喻登仕的凭借。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苏参政简 登科时, 宋尚书 白 为南省主文;后七年, 宋 为翰林学士承旨,而 苏 相继入院,同为学士。 宋 尝赠诗云:‘昔日曾为尺木阶,今朝真是青云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尺木"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释义,现结合权威辞书及文献考据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尺木"字面指长度为古代一尺的木材。《汉语大词典》释为"一尺之木",强调其作为度量单位的物理属性。例如《淮南子·泰族训》载:"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石秤丈量,径而寡失;铢寸而度,至丈必差。"此处"尺木"即作为丈量基准。

二、文化引申义 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龙无尺木,不能升天",此说源于汉代谶纬学说,将"尺木"解释为龙角上的凸起物,视为龙飞升的灵物。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鳞部》沿袭此说:"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

三、文献应用实例

  1. 唐代白居易《黑龙饮渭赋》:"下长流,俯高岸,状若踣,势犹蹙。进如将跃,退若欲蟠。歩骎骎而骤进,时逡巡而盘桓。既而风生万壑,云起千峦。俄而尺木霑润,纤鳞腾欢。"
  2. 宋代《太平御览》引《符子》曰:"东海有鼇焉,冠蓬莱而浮游於沧海,腾跃而上则干云,没而下潜於重泉。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鼇之行。月余,鼇潜未出。群蚁将反,遇长风激浪,崇涛万仞,海水沸,地雷震。群蚁曰:'此将鼇之作也。'经旬,风止雷默,海中隐沦如岊,其高槩天,或游而西。群蚁曰:'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巅,伏乎窟穴也。'"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2. 段成式.《酉阳杂俎》[M]. 中华书局,1981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尺木”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神话中的释义

  1. 龙升天的凭依
    古人认为龙需要借助短小的树木(即“尺木”)才能升天。这一说法最早见于汉代王充的《论衡·龙虚》,其中提到“短书言‘龙无尺木,无以升天’”,并解释为“龙从木中升天”。
    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鳞介篇》中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尺木”是龙头上类似“博山形”(古代香炉造型)的结构,并强调“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二、比喻义

  1. 仕途或才能的象征
    宋代文献中,“尺木”被引申为进入仕途的凭借或才能的象征。例如《石林燕语》用此比喻官员的晋升依托。
    需注意,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无用的人或事物”,但此说法缺乏古代文献支撑,可能是对原意的误解。

补充说明

关于“尺木”的争议: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部典籍及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论衡》《酉阳杂俎》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字门楼步壛蚕蠒俦亚垂则逴姹初校藂林灯挂雕龙动辄端五饭格分白辜戮霟霘后脚宦人欢慰惑媚奸禽校订记词井闬惊啼九渊积薪候燎钧天乐溃引来临賫助乐悦良裘淋巴流媚流行性乙型脑炎醴醆落台禄星緑朝云面形民生国计鸟气怒火中烧侵薄嶔崎磊落戎工若苟三茶六礼涩辞涉阅十八子儿水团送审危苦滃溶香椒铺闲雅显志笑不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