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nor the aged and the wise] 老:年长的人。贤:贤良有声望的人。敬重年老的和有社会声望的人
又敬老尊贤,凡国中年七十以上,月致粟帛,加以饮食珍味,使人慰问安否
尊敬年长和贤良的人。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贤,则有庆,益其地。”《东周列国志》第四九回:“又敬老尊贤,凡国中年七十以上,月致粟帛,加以饮食珍味,使人慰问安否。”
“敬老尊贤”是汉语中的传统美德类成语,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层面:一指敬重年老的长者,二指尊重德才兼备的贤者。该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伦理秩序与人才价值的双重文化理念。
从构词法分析,“敬”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肃也”,本义为严肃恭谨的态度;“老”在《汉语大词典》中定义为“年长之人”,特指阅历丰富的长者群体;“尊”为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似双手捧酒器,引申为推崇之意;“贤”在《玉篇》中解释为“有善行也”,指品德高尚或才能出众者。
成语的语源可追溯至《孟子·梁惠王下》中“养老尊贤,俊杰在位”的治国理念,后经《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九回“敬老尊贤,晋国方安”的典故定型为固定搭配。这反映出古代社会将孝道伦理与人才选拔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智慧。
在实践层面,“敬老尊贤”包含三层社会意义:其一体现代际伦理,如《礼记》所述“使老有所终”的赡养责任;其二彰显人才观,契合《论语》“见贤思齐”的价值导向;其三维系社会和谐,符合《尚书》“克明俊德,以亲九族”的群体规范。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指出,该成语至今仍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尊老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
“敬老尊贤”是汉语成语,指尊敬年长者和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长幼有序及德才兼备者的推崇。以下为详细解析:
结构:由“敬老”与“尊贤”并列组成。
出处:最早见于西汉刘向《说苑·修文》,原文提到君主若推行“敬老尊贤”政策,可获封地嘉奖,反映了古代治国理念中对社会伦理的重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籍中的具体用例(如《东周列国志》相关描述),可参考的历史典故补充。
百炼成刚八珍主人迸点补蓺采邑驰夫揣说春寒料峭刺肚刀笔老手捣大对簿公堂敦引趸愿方材凡卉覆巢无完卵符实改掉寡弹诡遇国仇回逆降箕郊拜精美绝伦京挺迥途僦雇九连环卷甲韬戈口诵心惟来日大难雷令剑乐业安居鲁姑弃子履中魅乡谦退峭正求售曲议软缎森蔼珊瑚钩山岳申涤生庚涉足视候水晶盐属思讨价髫儿头头脑脑推雪王觐威霁夕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