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山寇的意思、山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山寇的解释

旧时称占山为王的强人。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序》:“会黄巾盛於海岳,山寇暴於 并 冀 ,乘胜转攻,席卷而南。” 元 王恽 《西安道中》诗:“却为近来山寇发,大明犹未撤关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山寇”是汉语中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均有体现,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

“山寇”指旧时占山为王的强人,通常用于描述盘踞在偏远山区的盗贼或武装团伙()。该词由“山”(指偏僻山区)和“寇”(盗贼、侵略者)组成,字面意义为“山中的匪寇”。


二、词源与演变

  1. 起源:最早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指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与项羽对抗中的山贼()。
  2. 引申义:后扩展为泛指作恶多端、行为不法之人,甚至可指代外来侵略者(如杜甫诗句中的“西山寇盗”可能暗指吐蕃入侵)()。

三、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1. 三国时期:曹丕《典论·自序》提到“山寇暴於并冀”,反映东汉末年地方武装割据的现象()。
  2. 元代:王恽《西安道中》诗云“山寇发”,说明元代仍用此词描述地方动乱()。

四、文学与诗歌中的意象

唐代诗人常以“山寇”暗喻外敌或叛乱势力。例如:


五、总结

“山寇”一词从具体的地理性匪盗(如《史记》案例)逐渐发展为广义的贬义词,可指代山贼、叛乱者或外敌。其用法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境分析,常见于古代史书、政论及诗词中()。

网络扩展解释二

《山寇》的意思

《山寇》这个词是指在山区活动、以抢掠为生的盗匪。他们经常在山间劫掠,是古代社会中一种犯罪团伙。

拆分部首和笔画

《山寇》这个词由部首“山”和“寇”组成。其中,“山”的拆分部首是“山”,它的笔画是三画;“寇”的拆分部首是“宀”,它的笔画是宀+2。

来源

《山寇》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山林地带,这些地带经常有匪徒出没,以劫富济贫或者寻求私利。他们以山地为根据地,迅速袭击过路商旅,抢夺财物,是当时社会的严重问题。

繁体

《山寇》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山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山寇》的汉字写法没有太大变化,在古代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形态。

例句

1. 古代山寇经常在山里埋伏,袭击过路行人。

2. 山寇们财货载满,离开后没留下任何痕迹。

组词

山寇区、山寇行动、山寇首领、山寇团伙

近义词

山贼、山匪、山盗

反义词

义士、守法者、正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