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然地步行。《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赞》:“ 定远 慷慨,专功西遐。坦步 葱雪 ,咫尺 龙沙 。” 李贤 注:“坦步,言不以为艰。”
“坦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基本含义
指安然地步行,形容行走时从容不迫、毫不费力。核心在于“坦”的平坦、稳定之意,与“步”的行走动作结合,强调步履轻松、心境平状态。
出处与例句
源自《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赞》:“定远慷慨,专功西遐。坦步葱雪,咫尺龙沙。”李贤注:“坦步,言不以为艰。”此句描绘班超(封定远侯)在艰险西域(如葱岭、雪山)中从容行军的情景。
字词解析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形容人物在艰险环境中的镇定自若,或日常行走时的轻松自如。例如:“他坦步穿过荆棘丛生的山路,毫无惧色。”
近义与延伸
近义词如“信步”“安步”,均含从容行走之意。需注意,“坦步”更强调因环境平坦或心态坦然带来的轻松感,而非单纯的速度缓慢。
总结来看,“坦步”融合了物理行走的稳健与心理状态的从容,常见于古籍或书面表达,现代使用较少,但能生动刻画人物气度。
《坦步》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该词的第一个字是“坦”,拆分成“土”和“丶”两个部首,总共由3画组成。第二个字是“步”,拆分成“⺧”和“巨”两个部首,总共由7画组成。
《坦步》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的“坦”意为平坦、平整的地面,而“步”则指行走、脚步。合在一起表示在平坦的地面上行走。
在繁体字中,坦步的写法跟简体字一致。
古代汉字写法相对现代有所不同,但在古代,坦步的字形基本保持一致。
1. 他坦步跨过草地,径直走向那座高楼。
2. 她小心地坦步过独木桥。
坦荡、步伐、步行、坦然
行走、踏步、徜徉
阻碍、停滞、畏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