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钝荒谬。 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自信与虚心》:“居今日之 中国 ,上之不可不衝破二千年顽谬之学理,内之不可不鏖战四百兆群盲之习俗。”
“顽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解释如下:
顽谬(wán miù)由“顽”和“谬”组合而成:
梁启超在《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自信与虚心》中曾用此词批判旧学理:“居今日之中国,上之不可不冲破二千年顽谬之学理……”。此例中,“顽谬”强调传统学说的僵化与不合时宜。
部分词典将其归类为“贬义复合词”,多用于批判性语境,指代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或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语境,可参考梁启超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顽谬》是一个表示荒谬、荒唐的形容词,常用来形容某种说法、行为或事情缺乏逻辑、不合理。
《顽谬》这个词由“页”和“言”两个部首构成,拼音为wán mùi,总共有14个笔画。
《顽谬》一词最早见于《竹书纪年》,在古代,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人的行为或思想无法理解、无法解释,常常与天道背离相对。
《顽》的繁体字为「頑」,《谬》的繁体字为「謬」。
古代《顽》的写法是「閿」,《谬》的写法是「謨」,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态和字义发生了变化,才演变成现在的写法。
1. 他的观点太顽谬了,根本无法被接受。
2. 这则新闻报道中的信息完全是顽谬的,明显是捏造的。
顽固、顽强、谬误、谬论。
荒谬、荒唐、愚蠢。
合理、合乎逻辑、正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