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伧奴的意思、伧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伧奴的解释

(1).原籍为北土的奴仆。《晋书·刘惔传》:“ 郄愔 有傖奴,善知文章, 羲之 爱之,每称奴於 惔 。”

(2).指奴仆。常用作斥骂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妾》:“家中人将至,可恨傖奴无礼,必报之。”

(3).平庸鄙俗之辈。 清 黄景仁 《江南好》词:“ 西湖 好,恨事古今无。邀得官家犹北顾,未曾亡国是 西湖 。唐突怨傖奴。”参见“ 傖才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伧奴”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色彩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词源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词义解析

“伧”本义指粗俗、鄙陋,《汉语大词典》释为“粗野;鄙陋”。“奴”指奴仆、仆役,合称“伧奴”即指粗鄙的奴仆,或用作对他人轻蔑的称呼。该词常见于南北朝至明清文献,带有地域歧视色彩,如南朝文人常以“伧”贬称北方人,《世说新语》注引《晋阳秋》即有“吴人谓中州人为伧”的记载。

二、历史用法

  1. 蔑称奴仆:明代《警世通言》用“伧奴”形容无礼的仆人,如“这伧奴怎敢如此放肆”。
  2. 地域贬称:清代《日知录》考证,魏晋时期南人讥北人“言语鄙俗”谓之“伧”,后衍生出“伧父”“伧奴”等词。
  3. 文学转义:近代鲁迅《书信集》曾用“伧奴”借喻迂腐守旧者,赋予其文化批判内涵。

三、现代定位

该词现已退出口语体系,仅存于古籍及文学研究领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标注为“旧时对北方人的蔑称”,强调其历史语境下的使用限制。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2007年版;《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网络扩展解释

“伧奴”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不常用,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

  1. 字面构成
    “伧”(cāng)本义为粗鄙、粗野,含贬义;“奴”指奴隶或仆人。组合后指粗俗的奴仆,常用于蔑称地位低下者。

  2. 历史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伧”被南方士族用来贬称北方人(如《世说新语》中南人讥讽北人为“伧父”),因此“伧奴”可能隐含对北方人的地域歧视。
    • 晋代石崇曾以“伧奴”责骂下属(见《晋书》),体现其作为上位者对仆从的轻蔑称呼。
  3. 现代意义与使用建议
    该词现已罕见,多出现于古籍或历史研究中。使用时需注意:

    • 带有强烈贬义和歧视色彩,日常交流应避免使用。
    • 在文学或学术场景中引用时,需明确其历史背景,以免误解。

“伧奴”是古代对粗鄙仆役或特定群体的蔑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阶层和地域矛盾,现代仅作历史语言研究之用。

别人正在浏览...

氨纶别弦餐霞饮景察考臣僚虫蛇春风野火唇纹春晓楚王山大穣登损东方图书馆董狐之笔斗拱梵楼犯证蜂腰鹤膝龟林护军使货财僭持剪钱见微知着街头诗旌尚禁压讥评讥视拘究洰理酪乳掠草六丁六甲媒糵没张致门诊部麪梨恼闷普通话轻诋青茅齐誉任信深入骨髓深恶痛绝史观诗窖子寿宴水苍玉夙嫌五节五色花子侮手物物交换五月粜新谷险肤消倒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