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险肤的意思、险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险肤的解释

谓恶意中伤的谣传之言。《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 孔颖达 疏:“起信险肤者,言发起所行,专信此险伪肤受浅近之言,信此浮言,妄有争讼。” 孙星衍 疏:“起者, 高诱 注《吕氏春秋》云:‘兴也。’险者,《广雅·释詁》云:‘衺也。’《説文》有‘憸’,云:‘詖也。’险声近憸。肤者,《广雅·释詁》云:‘传也。’讼者,《説文》云:‘争也。’言羣臣讙言拒善,而兴信邪险肤传之语。” 宋 李纲 《与张子公舍人书》:“且如来书所諭数事,皆是以无为有,唱为险肤之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险肤”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现代常用词汇有所不同。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和训诂学家的注释,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 核心含义 “险肤”在古代文献中主要指邪恶、奸佞、不正派的人。它形容的是人心险恶、行为不端、善于谄媚或制造祸端的品质或这类人本身。

二、 词义解析与来源

  1. “险”的含义:

    • 本义指地势险要、难以通过(如“险阻”)。
    • 引申为危险、狠毒、邪恶、阴险(如“险恶”、“险诈”)。在“险肤”一词中,“险”取的就是这个引申义,指人心邪恶、行为阴险。
    •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释“险”为“阻难也”,段玉裁注引申其义。《汉语大字典》收录“险”有“邪恶;狠毒”义项。
  2. “肤”的含义:

    • 本义指皮肤(如“肌肤”)。
    • 在“险肤”一词中,“肤”是假借字,通“憸”(xiān)。
    • “憸”的含义: 指奸邪、谄媚、巧言善辩。如《尚书·立政》有“憸人”,孔传解释为“利口佞人”。
    • 因此,“险肤”实为“险憸”,指既险恶又奸佞。
    •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释“憸”为“憸诐也。憸利于上,佞人也。”《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均明确“肤”通“憸”,义为奸邪、谄佞。
  3. “险肤”的合成义:

    • 结合“险”的邪恶、阴险义和“憸”的奸佞、谄媚义,“险肤”(险憸)一词强调的是一种内心险恶、行为奸诈、善于用花言巧语谄媚或构陷他人 的品质。它常用来指代具有这种恶劣品质的人,即奸佞小人。

三、 文献例证 “险肤”一词最经典的出处见于儒家经典《周礼》及其注疏:

四、 总结 “险肤”是一个古语词,通“险憸”,意指邪恶奸佞之人。其核心在于形容或指代那些内心阴险、行为奸诈、善于谄媚构陷 的品性或人物。该词主要见于古代典籍(如《周礼》)及对其的注释(如郑玄注)中,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理解该词需结合“险”的“邪恶”义和“肤”(憸)的“奸佞”义。

网络扩展解释

“险肤”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恶意中伤的谣传之言。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字义分解

  1. 险(xiǎn):
    • 本义指地势险恶、危险(如“险要”“天险”)。
    • 引申为“狠毒”“阴险”,如“险诈”。
  2. 肤(fū):
    • 原指皮肤(如“切肤之痛”),此处引申为“肤浅”“表面化”,形容言论缺乏依据、轻浮。

三、综合解析

“险肤”结合两字含义,特指用阴险手段散布的浅薄谣言。例如宋代李纲曾用该词描述以虚构之事挑起争端的行径:“皆是以无为有,唱为险肤之说”。


如需更详细的文献例证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尚书》相关注解或古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不节馋人察子存长刀绳得鹿得中奠定翻卦分花约柳伏伏腊腊抚勉噶喇公何钩窗故我依然顾重沆浪蒿猪后薪灰布惠存頮面颊囊歼殛禁祝脊心骨姬周踞虎盘龙俊迈客馔款留老生常谈领务陆梁卖嘴料舌靡盬冥行皮下千人坐峤路器类缺疑软俗伤家上辕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省辖市试墨帖视若无睹收长守灵耍心眼儿堂兄弟陶甓嫺都翔翱香裓相信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