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半山的意思、半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半山的解释

[halfway up a hill] 山腰

而半山居(停着)雾若带然。——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详细解释

(1).山半腰。 北周 王褒 《始发宿亭》诗:“落星侵晓没,残月半山低。” 唐 李颀 《少室雪晴送王宁》诗:“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2). 王安石 在 钟山 的故宅。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二:“归途过 半山 ,少留。 半山 者, 王文公 旧宅,所谓 报寧禪院 也。自城中上 钟山 ,此为中途,故曰 半山 。”

(3). 王安石 的别号。 宋 杨万里 《读诗》诗:“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 唐 诗读 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 絶句当朝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半山在汉语中主要有三重释义:

一、地理方位概念 指山体垂直高度的中间位置,介于山脚与山顶之间的区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其为"山腰,山体的中间部分"【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例如古诗词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即描绘半山景致。

二、历史人物特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1021-1086)的别号。因其晚年隐居江宁(今南京)钟山半坡,自号"半山老人",《宋史·王安石传》记载其"退居江宁,筑园半山"【来源:中华书局《宋史》】。其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中多首作品如《半山春晚即事》皆创作于此时期。

三、具体地名遗存

  1. 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遗址,现存清代重建的半山亭,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来源: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2. 镇江半山寺:始建于唐代的佛教寺院,因地处南山半腰得名,宋代诗人米芾留有《半山寺》诗作【来源:《镇江府志》】;
  3. 杭州半山:现存半山娘娘庙等历史遗迹,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载:"皋亭山俗称半山,上有龙居寺"【来源:浙江古籍出版社《西湖文献集成》】。

网络扩展解释

“半山”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详细解析:

  1. 基本词义
    “半山”原指山腰位置,即山体的一半高度处。例如清代姚鼐《登泰山记》中“半山居雾若带然”,即描述山腰云雾缭绕的景象。此用法常见于古文及现代文学描述。

  2. 历史人物关联

    •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隐居于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其故宅被称为“半山”,后改建为“报宁禅院”。
    • 王安石亦以“半山”为号,后世常以此代称他,如陆游《入蜀记》提到“过半山,少留”,即指此处。
  3. 地理名称特指
    杭州城北的“皋亭山”因南宋时期山腰建有一座娘娘庙,民间流传“半山娘娘”传说,故俗称为半山。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现为杭州地名,属历史文化厚重的区域,拥有《皋亭山志》等多部山志记录。

  4. 文学与生活场景引用
    该词常被用于描绘自然或生活场景,如唐代李颀诗句“隔城半山连青松”,以及现代例句“云雾山的半山腰有一村落”,均体现其空间意境的运用。

  5. 综合用法
    在当代语境中,“半山”既可指实际地理位置(如杭州半山区),也可用于命名建筑、社区(如“半山国际街区”),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双重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奥薉碧柰不防头长书差钱趁虚尺椽驰目除饰磋砻戴眼黨權道咸悼心疾首大愚鼎器豆蓉返魂香法祖附远宫衣鼓鼓囊囊诡丑鼓汰河运烘火画月诲奸导淫贿赇假形纠缠不清郡属挎包乐儿良辅廉使料玉柳七律律昧蔽黏黏糊糊评头论脚谴戒歧出歧入钦喻日班三师七证扇盖扇坠圣惪沈浊守遵淑贞四时菜四则私智送关裼衣小娘子小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