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汾阳王的意思、汾阳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汾阳王的解释

指 唐 汾阳郡王 郭子仪 。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太尉始为 涇州 刺史时, 汾阳王 以副元帅居 蒲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汾阳王是中国古代爵位封号,特指唐代名将郭子仪(697-781年)的郡王称号。据《旧唐书》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受封“汾阳郡王”,封地位于今山西省汾阳市一带。这一封号兼具地理标识与政治褒奖的双重意义,既体现其封邑所在,又彰显其“再造王室”的功勋地位。

从汉语词源学角度分析,“汾阳”由“汾水”(黄河支流)与“阳”(山南水北为阳)组合而成,符合古代地名命名规律;“王”则指代郡王爵位,属于唐代异姓功臣最高封爵等级之一。郭子仪获封后,“汾阳王”逐渐演变为专称,后世文献如《资治通鉴》《新唐书》均沿用此称谓指代郭子仪。

该称号的文化内涵包含三重维度:其一为军事权威象征,其二为忠君爱国典范,其三为家族荣耀标识。据《郭子仪传》记载,其家族八子七婿皆显贵于朝堂,形成“汾阳世家”的特殊文化现象。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郭子仪祝寿图》等文物,印证了这一称号在艺术领域的深远影响。


《旧唐书·郭子仪传》

《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

《汉语地名与古代政治制度研究》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七》

《唐代门阀社会研究》

故宫博物院官网藏品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汾阳王”是唐代著名军事家郭子仪的封爵称号,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汾阳王”指唐代汾阳郡王郭子仪(697年-781年),他是中唐时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因功勋卓著被封为郡王,封地汾阳(今山西汾阳一带)。

二、人物背景

  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郭子仪祖籍山西,出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以武举高第入仕,历任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等职。
  2. 主要功绩
    • 平定安史之乱:率军收复河北、河东及两京(长安、洛阳),挽救唐朝危局。
    • 抵御外族入侵:广德元年(763年)击退吐蕃收复长安,永泰元年(765年)单骑说服回纥退兵,化解危机。
  3. 封爵与荣誉
    因战功显赫,于宝应元年(762年)受封汾阳郡王,官至中书令,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三、历史文献记载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段太尉逸事状》中提到:“太尉始为涇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印证了郭子仪在当时的军事地位。

四、后世评价

郭子仪被视为唐代中兴名将,其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备受推崇,封号“汾阳王”也成为其历史贡献的象征。

别人正在浏览...

哀喜交并拜洛受图白玉船保俶塔边田不计不宣餐事充发答抗得婿如龙钓战顿萃咄咄书空耳熟能详放辟淫侈疯狂告扰工市挂虑孩幼吭咽好畤侯何在家间箭笄接榫饥匮精采秀发矜夸凌上霁严跼踡考道蓝尹俪偕貌合情离懋修梦呓摸门不着尼姑庵盘泊盘馔蔃莍清晶绮襦权要日角偃月乳医沈敏沈黝刷毛説不清树衣添线铁帚吐耀望郎瓦苔文彦相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