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小便。
“溺尿”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解小便的行为,即排尿。该词属于动宾结构,其中“溺”(nì)为动词,表示排泄;“尿”(niào)为名词,指小便。
读音与字形
与“遗尿”的区别
“遗尿”指无意识的小便失禁(如尿床),常见于儿童或病理性情况,而“溺尿”是主动排尿的行为。
若有其他词汇需要解析,可进一步提供具体词语。
《溺尿》是指小孩或者病人在睡觉时无法控制地排尿的现象。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发生在儿童或者老年人身上。
《溺尿》的拆分部首是“水”和“尿”,拆分后的笔画分别是“3”和“6”。
《溺尿》一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而成。其中,“溺”意思是排泄尿液,而“尿”则是指人体排出的尿液。
《溺尿》的繁体字为「溺尿」。
在古时候,人们用「尿床」来表示溺尿的现象。其中,“尿”字与现代写法一致,而“床”字则代表着被褥或者床上。
1. 大部分婴儿在一岁之前会有时不时地溺尿。
2. 老人常常因为膀胱控制能力下降而出现溺尿的情况。
1. 小便:指人体排尿的行为。
2. 排尿:指人体将尿液排出的行为。
3. 失禁:指无法控制体液排泄的情况。
1. 小便:指排尿的动作。
2. 失禁:指控制体液排泄能力下降。
3. 尿床:指在睡觉中无法控制地排尿。
1. 完全控制:指能够完全控制体液排泄的情况。
2. 尿憋:指由于无法找到合适的地方排尿而强忍尿意。
3. 尿液正常排泄:指尿液按照正常的频率和量排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