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端阴险。《旧唐书·宦官传·吐突承璀》:“太子通事舍人 李涉 ,性狂险,投匭上书,论 希先 、 承璀 无罪,不宜贬戮。”
狂险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狂”与“险”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人的性格特征,形容狂妄而阴险的品性,例如“其性狂险,不可委以重任”;二可引申指环境或局势的极端危险性,如《资治通鉴》注疏中“狂险之象,兆于天象”。
该词在古汉语文献中多用于批判性语境,例如北宋史学家刘攽曾用“狂险之臣”形容权谋暴虐的官员(《彭城集》卷二十三)。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文学创作或历史评述中仍保留其特殊的表现力,常用于强调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或局势的不可控性。
字源解析方面,“狂”本义指犬类失控,后衍生出精神失常、行为放纵等含义;“险”从阜从佥,原指地势险要,后扩展为心机深沉、难以预测的状态。二字组合后形成语义叠加,强化了负面评价的色彩。
“狂险”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权威来源和用法场景区分:
形容事物极度危险
由“狂”(极度)和“险”(危险)组成,强调危险程度极高,常用于描述环境、局势等。
例句:登山者面对狂险的悬崖,需万分谨慎。
形容人性极端阴险
汉典等古籍类来源指出,“狂险”可指人性格阴险狡诈,带有贬义。
例句:《旧唐书》记载李涉“性狂险”,指其为人阴险。
建议参考汉典()和查字典()获取更完整释义。
卑抑兵战不足为奇裁割畅教逞心如意尘怀趁逐摐金典藻订况端劲肥虫蚁飞鸾翔凤分内赙仪甘石寡约桂父孤寝汉甘露鼎酣狎好运圜抱黄家隳放慧悟绛矾家室介氏近臣净赚莲心陵铄罗帱虑恐盲孔面纱抹月秕风幕从闹闹穣穣闹着玩儿昵就炮食劈半儿娉婷袅娜清集犬马之诚戎行伤陷赡举升堂拜母事务员树名铁尺枉辟温骊诬劾绤幂新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