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交的意思、息交的详细解释
息交的解释
谓谢绝交游,不问世事。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絶游,世与我而相遗,復驾言兮焉求?”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八:“﹝ 刘斯立 ﹞屏居 东平 ,杜门却扫,息交絶游。”《明史·孙慎行传》:“数请假里居,键户息交,覃精理学。”
词语分解
- 息的解释 息 ī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息。喘息。叹息。窒息。瞬息万变。 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宁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 繁殖,滋生:休养生息。滋息。 音信:消息。信息。 儿女:子息。 利钱:息
- 交的解释 交 ā 付托,付给:交活儿。交卷。交差。 相错,接合:交点。交界。交错。交相。交辉。交响乐。 互相来往联系:交流。交易。交涉。 与人相友好:交朋友。交契。 一齐,同时:交并。交作。风雨交加。 两性和合
专业解析
“息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停止或断绝与外界的交往,尤其指停止社会交际活动。它属于较为书面化、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
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字义构成与基本释义:
- 息: 本义为气息,引申为停止、止息。如“息怒”(停止发怒)、“息兵”(停止战争)。
- 交: 本义为交叉、交错,引申为交往、交际、结交。
- 息交: 由“息”和“交”两个语素构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合成词。字面意思就是“停止交往”。其核心释义为:断绝交游,停止社会活动。
-
词源与典型语境:
- “息交”一词最早可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最著名的出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这里的“息交以绝游”明确表达了诗人决心断绝世俗交往、归隐田园的心志。
- 它常与“绝游”连用(“息交绝游”),形成固定搭配,强调彻底断绝往来。
- 其使用语境多与隐逸、避世、厌倦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相关。使用者往往是文人、隐士,或是在特定时期(如守孝、静修)需要独处的人。
-
现代理解与用法:
- 在现代汉语中,“息交”一词的使用频率不高,属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下的用词。
- 它不仅仅指简单的减少社交,更侧重于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甚至带有决绝意味的断绝。
- 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交上的退隐或闭关,目的是为了远离喧嚣、潜心修养、专注某事(如写作、研究)或寻求内心的平静。
- 其语义强度比“减少社交”、“不喜交际”要重得多。
“息交”意指主动断绝与外界的交往活动,是一个带有文言色彩的书面语词汇。它源于古代文人隐逸思想,核心在于停止社会交际,常与“绝游”连用,表达一种远离世俗纷扰、追求独处或内心宁静的意愿和行为。在现代语境下,它多用于表达一种彻底的、有目的的社交隔绝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息交”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意为停止或谢绝社交往来,不问世事。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息交”字面指“停止交往”,强调主动断绝与外界的社交联系,常与隐退、专注个人修养或学术研究相关。例如《明史·孙慎行传》提到孙慎行“键户息交,覃精理学”,即闭门谢客、专心钻研理学。
2.文化背景与出处
-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陶渊明的诗文。如《和郭主簿》中“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表达归隐田园后远离世俗的闲适生活;《归去来兮辞》更以“请息交以绝游”明志,成为其隐逸思想的标志性表达。
3.近义词与关联表达
- 近义词包括“绝交”“息交绝游”,如宋代王明清《挥麈后录》中“息交绝游”。现代用法中,多用于形容主动减少社交以专注某事的状态。
4.使用场景
- 文学语境:常见于描述隐士生活或文人雅士的避世态度。
- 现实引申:可比喻暂时脱离社交、专注个人事务,如“键户息交”专注学术研究。
5.例句参考
- 古籍例:“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陶渊明)。
- 现代例:“当代信息交流快捷,但有人选择息交以保持内心宁静”。
“息交”既有历史文人的隐逸色彩,也可灵活用于现代语境,表达主动疏离社交的意向。
别人正在浏览...
阿辟毕备逼聚逼水玻瓈泉蚕种嗤妍楚郊刺笄慈忍篡据单衣道光发策决科放火烧身梵堂丰茂愤憾干戚舞獦蚤供具悔恨交加豗潆豁剌剌攲倾驹谷句绳拉仗罗刹江麻线道麋墨命蒂南籥毗貍溥仪前纪庆生全军覆没曲脊繞梁扰穰稍食市郊收音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漱濯私理锁靠天上铁骊吐属婉柔魏彊无稽吾僚舞末汙膺仙方先师小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