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反躬的意思、反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反躬的解释

[examine oneself] 回过头来反省一下自己

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礼记·乐记》

详细解释

反过来要求自己;自我检束。《礼记·乐记》:“好恶无节於内,知诱於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宋 叶适 《漳浦县圣祖殿记》:“至于所好者山水,则以为豫於德而贤之,岂非动静协应物之宜,寿乐由反躬之効歟!” 明 唐顺之 《葛母传》:“而其所以尽乎己者,固不在于声华辞艺之蔚然者,而有在于克己反躬之闇然者矣。” 金松岑 《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非独文明国然,彼观《游山拷火》《御碑亭》之剧本,与夫《聊斋誌异·<聂小倩><秋容><小谢>》之鬼史,或尝以见色不乱,反躬而自律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反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自我反省、返回到自身进行检视。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基本释义

反躬(fǎn gōng)由“反”(返回)与“躬”(自身)组合而成,字面意为“返回到自身”,引申为对自身言行、思想进行反思与检讨。

例如:“反躬自问”即指自我追问、审视过错。


二、典籍依据

  1. 《礼记·乐记》:

    “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此处强调若不能自我反省约束,则易受外物诱惑而丧失本性。

    来源:《礼记》儒家经典,收录于《十三经注疏》

  2. 《论语》关联思想:

    虽未直接使用“反躬”,但“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与“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均体现儒家对自省的重视,与“反躬”内核一致。

    来源:《论语》中华书局校注本


三、引申与用法


四、权威参考


结论

“反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修身概念,强调通过自我反思实现道德完善。其权威性源于儒家经典及历代注疏,现代仍广泛应用于语言实践与道德教育中。

参见:《汉语大词典》《礼记·乐记》《朱子语类》

网络扩展解释

“反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自我反省或自我检束,强调从自身出发进行反思或约束。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指反过来要求自己,通过内省来审视自身的行为或动机。这一概念源于儒家思想,强调道德自律和内在修养。例如《礼记·乐记》中记载:“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意为若不能自我反省,天性之理将泯灭)。

2.古籍出处与演变

3.近义词与使用场景

4.现代意义

在现代语境中,除保留传统的内省含义外,也引申为主动让步或牺牲个人利益以顾全大局,如“反躬以利他”的处世态度。

5.例句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现代用法案例,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或《礼记》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睡白往黑来褓姆拔心草贲彘变卦不踰时晨飡篪竹春尽啜食畜仁刀镮顶冠束带耵聍娥影方帅方桃譬李放下屠刀发燥拂云堆公畴鬼打钹鼓盆之戚欢虞忽荒回溯监制矫国更俗家书抵万金颊涡京陵旌舆汫洲栏厩老人连旗燎竹漫口某舍青社邛邛虬立全帖鹊渚群儿睿藻挼祭深默射贴失途刷利蜀中太平策条解支劈脱剥杂剧枉妆万壑争流五裁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