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两的意思、小两的详细解释
小两的解释
(1). 隋 唐 衡名。 隋 唐 度量衡有大小二制,以二十四铢为一小两,三小两为一大两。《旧唐书·食货志上》:“凡权衡度量之制……调鐘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制用小升小两,自餘公私用大升大两。”
(2).今市制分一斤为十两,故俗称以前分一斤为十六两之两为小两。
词语分解
- 小的解释 小 ǎ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小雨。矮小。短小精悍。 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小事。小节。小题大作。小打小闹。 时间短:小坐。小住。 年幼小
- 两的解释 两 (兩) ǎ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
专业解析
“小两”在现代汉语中并非一个广泛使用且被权威词典收录的标准词汇。它通常出现在方言或特定语境中,主要有以下两种理解方向:
-
字面拆分义(较少见):
- 指“二两”的重量单位。将“小”理解为形容词,修饰“两”(重量单位)。例如:“给我称小两白糖”。这种用法在口语中可能出现,强调一个较小的“二两”量,但更常见的表达是直接说“二两”或“两两”。
- 来源依据: 此解释基于汉语基本量词“两”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两”作为量词的定义)以及对“小”作为形容词修饰名词或量词用法的理解。
-
方言或特定领域义(更常见):
- 作为“小辆”的讹写或特定称呼。在某些方言或特定群体(如旧时商贩、搬运工)中,“小两”可能指代“小型的车辆”或“小车”。这里的“两”是“辆”的简化或讹写。例如:“门口停着个小两(辆)”。
- 来源依据: 此解释基于方言词汇的变体现象和“辆”作为车辆量词的基本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辆”的定义)。在方言调查或特定行业用语中可能存在此类用法记录,例如在部分地区的方言志或行业术语研究中可能有提及。可参考《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 宫田一郎主编)或地方方言研究资料中关于交通工具称呼的部分。
“小两”不是一个规范的现代汉语词汇,未被《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语文辞书收录。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
- 在极少数口语中,可能指“二两”(重量)。
- 更可能是在方言或特定场合下“小辆”(指小型车辆)的讹写或特定说法。
引用参考来源(权威辞书与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商务印书馆. (提供了“两”作为重量单位、“辆”作为车辆量词的标准释义)
- 许宝华, & 宫田一郎 (主编). (1999). 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华书局. (作为权威的方言辞书,是考证方言词汇如“小两”可能来源的重要参考)
- 罗竹风 (主编). (1986-1994).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大型历史性语文辞典,未收录“小两”一词,侧面说明其非规范或常用词)
- 相关地方方言志或方言研究专著(具体文献需根据所探讨的方言区域查找,例如《XX省志·方言志》或《XX方言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小两”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隋唐时期的衡制单位
- 隋唐时期,度量衡分为“大制”和“小制”。其中“小两”为小制单位,24铢等于1小两,3小两等于1大两。这种制度主要用于特定领域,如调钟律、测日影、合汤药及制作冠冕等。
- 例如《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凡权衡度量之制……公私用大升大两”,说明小两与大两的区分。
2.市制改革后的俗称
- 现代市制将1斤分为10两(旧制为16两1斤),因此旧制中的“两”被称为“小两”,以区别于新制的“两”。
- 例如,旧制1斤=16小两,而新制1斤=10两,换算时需注意区分。
补充说明
- 铢:古代重量单位,24铢为1小两,16两为1斤(旧制)。
- 应用场景:历史文献、中医药方、传统工艺等领域可能仍会涉及“小两”的用法。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权威词典及历史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柏寝邦禁辩别鼻洟吃虎胆宠辱不惊电饭锅底脚独院高疏沟通渠道骨干汗迹箭窗见讽剑仙季风金错书精采秀发进口今日箇九属机宜际止击中要害开创兰芝老保儿冷冷连祸马勃盲谈冒色谬荐内科槃桓强种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起笔僛丑乞力穷急穹圆群体衢术生将顺道者昌,逆德者亡死临侵挑试慰情胜无纬萧文斗温课倭子五柞香璎消日歊歊遐情侠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