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楮的意思、尺楮的详细解释
尺楮的解释
(1).信函。 宋 陈亮 《复陆伯寿书》:“方图专驰尺楮上庆,遂成先辱,惶恐不可言。”《好逑传》第十三回:“今 过老先生 乃不得已,只得亲修尺楮,并不腆之仪,以代伐柯。”
(2).指篇幅短小的文字。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庸人俗耳,见当世富贵崇高声名赫赫者,莫不震而惊之,仰而慕之,皆欲得其尺楮寸笺,以为閭里光。”
词语分解
- 尺的解释 尺 ǐ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
- 楮的解释 楮 ǔ 落叶乔木,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 纸的代称:楮币。楮钱(旧俗祭祀时焚烧)。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尺楮,是一个具有典雅韵味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字面拆解与历史语境中探寻:
-
字义本解:
- 尺: 本义为长度单位(约合现代33.3厘米),引申指代较短或小幅的物件。
- 楮: 指楮树,其树皮是古代造纸的重要原料。因此,“楮”常被用作纸的代称(如“楮墨”指纸和墨,“片楮”指片纸)。
- 合义: “尺楮”字面即指“一尺见方的纸”或“小幅的纸张”。
-
核心含义与引申义:
- 书信的代称: 这是“尺楮”最常用和核心的意义。古人写信多用小幅纸张(如信笺、便条),故以“尺楮”来雅称书信或信札。它承载了书写者与收信人之间的信息与情感传递。例如:“顷奉尺楮,如亲雅范。”(刚刚收到您的来信,如同亲眼见到您高雅的容颜)。
- 小幅书画或文章: 由于指小幅纸张,也引申指书写或绘制在这小幅纸张上的内容,如简短的书画作品、文章、便条等。例如:“聊呈尺楮,以表寸心。”(姑且呈上这幅小画/这封短信,以表达我微薄的心意)。
-
文化内涵与用法:
- “尺楮”一词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常见于古典文学、书信往来和书画题跋中,体现了古人对文字交流载体的雅称。
- 它常与表达恭敬、思念、交流等情感的动词搭配使用,如“奉尺楮”(恭敬地送上书信)、“达尺楮”(送达书信)、“颁尺楮”(尊长赐下书信)、“展读尺楮”(展开阅读书信)等。
- 作为“书信”的代称,其语义与“尺素”、“尺书”、“尺牍”、“寸楮”、“华翰”、“瑶函”等词相近,但各有细微的风格差异和时代偏好。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 对“尺楮”的释义清晰体现了其作为书信代称的核心用法(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说文解字》 对“楮”的解释(“楮,榖也”)奠定了其作为造纸原料的基础认知,是理解“楮”代指“纸”的关键(来源:[汉]许慎,《说文解字》)。
- 历代文人作品(如尺牍、诗词、笔记)中大量使用“尺楮”一词,印证了其作为书信雅称的普遍性和文化内涵(来源:各类古籍文献,如《苏轼文集》、《震川先生集》等)。
网络扩展解释
“尺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 信函:指书信或文书。例如,宋代陈亮在《复陆伯寿书》中写道:“方图专驰尺楮上庆,遂成先辱,惶恐不可言。”
- 短小的文字:形容篇幅简短的文字内容。清代《壶天录》提到“尺楮寸笺”被世人视为珍宝,用以彰显身份。
2.字源分析
- “尺”:原为长度单位,引申为“短小”(如“尺素”指短小的书信)。
- “楮”:指楮树,其树皮可造纸,故代指纸张(如“楮墨”指纸与墨)。因此,“尺楮”字面意为“短小的纸张”,后引申为信函或短文。
3.使用场景
- 文学语境:多用于古籍或书面表达,描述正式或珍贵的书信,如《好逑传》中“亲修尺楮”以表诚意。
- 文化象征:短小的文字常被赋予特殊意义,如《壶天录》中“尺楮寸笺”成为身份象征。
4.文献例证
- 宋代陈亮:“方图专驰尺楮上庆”。
- 清代《壶天录》:“得其尺楮寸笺,以为闾里光”。
5.其他说明
部分资料提到“尺楮”可比喻“小心谨慎”,但此义项未见于权威古籍或词典(如汉典、查字典等),可能为次要引申或误读。
“尺楮”主要用于指代书信或短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汉典()或《壶天录》()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保儿八寅长铗归来愁蹙蹙筹划喘急楚调唇干口燥澹瀩啖饭大厮把彫绮刁声浪气邸兵丢却抵捂杜康扼昧丰取凤轺府聚福筭抚镇犷横孤蔽洪泛鹄形菜色鉴诸假情假意激薄极点惊咤开胶空名扣天累牛量知莲子花令邦平素敲金击石敲句歧路徘徊秦仪琼管杞人秋风纨扇图仁懦三狱省员沈疑使劲抒愤束置高阁坦率滔漭投拜洧津未了因笑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