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捶策的意思、捶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捶策的解释

马鞭子。《韩非子·奸劫弑臣》:“无捶策之威,衔橛之备,虽 造父 不能以服马。”捶,一本作“ 棰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捶策是古汉语中的复合动词,由“捶”与“策”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用棍棒击打驱赶牲畜,特指驾驭牛马等动物。以下从释义、来源与用例三方面详解:


一、分字释义

  1. 捶(chuí)

    本义为敲击、拍打。《说文解字》释为“以杖击也”,引申为用棍棒类工具施加外力。

    例: “捶楚之下,何求不得?”(《汉书·路温舒传》)

  2. 策(cè)

    原指竹制马鞭,后泛指驱赶牲畜的工具。《说文解字》注:“策,马箠也。”作动词时意为鞭打、驱使。

    例: “策蹇驴,囊图书。”(马中锡《中山狼传》)


二、复合词释义

“捶策”为同义复合动词,强调通过击打实现驱赶或控制:


三、经典用例

《庄子·马蹄》篇为典型文献佐证:

“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注:句中“鞭筴”即“鞭策”,“筴”为“策”之通假字,与“捶策”同义,指用鞭具驱赶马匹。


四、词义演变

先秦两汉时期,“捶策”多用于实际驭马场景(如《庄子》《淮南子》)。唐宋后渐引申为:

  1. 督促奋进:如“捶策学业”喻鞭策学习;
  2. 惩戒手段:如“捶策奴仆”指体罚训诫。

    此引申义沿用至近代,现代汉语中则多由“鞭策”替代。


古籍出处示例

“善御者不忘其马,善射者不忘其弩;捶策繁于御,弓矢调于射。”

——《淮南子·说林训》

网络扩展解释

“捶策”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为马鞭子。以下为详细解释:

  1. 核心含义
    根据《韩非子·奸劫弑臣》中的记载:“无捶策之威,衔橛之备,虽造父不能以服马。”,这里“捶策”指代驾驭马匹用的鞭子,强调其作为工具的实用性。部分文献中“捶”也写作“棰”,均为同义表达。

  2. 词义延伸与争议
    有少数非权威来源(如、7)提到“捶策”被引申为“用拳头猛击表达主张”,但这种解释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现代误用或衍生义,建议以权威典籍释义为准。

  3. 字形与构成

    • “捶”本义为敲打(如“捶衣”“捶胸顿足”),但在“捶策”中与“策”(原指竹制马鞭)组合,整体指向驱马工具,而非单独的动作描述。

建议在阅读古文时,优先采用“马鞭子”这一释义,其他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谨慎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白首北面白玉蟾爆肚儿北君闭关自主谶记寸义挡头冬日斗僻翻腔飞楫飞螘讽讬港务杆棘皋伊耕稼挂壁光合作用孤胆化钧毁薄加班艰戹金飇九叶旧帙絶粻口论劳动强度连绵不断凌波曲柳毬马薪蒿妙戏明虾名优目力木朴目怔口呆凝止谦拒牵梦情首爇薪洒涕手车说唱文学肃谒痛深恶绝通讯湍悍外畔莞簟汪浪先赀小萝卜头笑气谺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