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状的意思、通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状的解释

旧时下级呈送上级的一种公文。《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乃打通状到礼部,復姓不復名,改名不改姓。”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徐旻》:“凡通状到日,即给帖,银完次日,即给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通状”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下级官员向上级呈递的正式公文,属于行政文书的一种形式。例如《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中提到“打通状到礼部”,即通过正式公文向礼部申请事项。

  2. 字形与结构

    • 通(tōng):半包围结构,本义为“通达、通畅”。
    • 状(zhuàng):左右结构,指文书或陈述形式。
      二字组合体现“通过文书形式传达信息”的核心含义。
  3. 历史用例
    明代冯梦龙在《智囊补·明智·徐旻》中记载了通状的实际应用场景:“凡通状到日,即给帖,银完次日,即给资”,说明其在政务流程中的时效性。

  4. 与其他公文的区别
    通状更强调“双向通达”特性,既包含下级呈报,也可能涉及上级批复,不同于单向的“奏折”或“禀帖”。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记载及现代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京本通俗小说》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通状

通状(tōng zhuà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状」,分别表示「走」和「形状」的意思。

通状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的过程。在古时候,「通」有广泛的意义,表示普遍或一般。而「状」表示形状或状态。因此,通状合在一起,表示一般的形状或普遍的状态。

通状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都是「通状」。在繁体字中,「通」的写法保持不变,而「状」的写法则稍有不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说文解字》中,「通」的记载有多种写法,如象形的「龙」加上「又」作旁,意为龙的动态形状。而「状」的写法则为「云」加上「口」,表示云朵的形状。这些写法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事物形态的观察和描绘。

以下是几个使用通状的例句:

1. 这个字母的通状是一个圆圈。

2. 汉字的通状有很多种,每个字都有独特的形态。

通状的一些组词包括「通达」、「状态」和「通用」。这些词语都与通状有关,表示普遍适用、形态或状况。

近义词「通顺」表示流畅、连贯,与通状的意思有相似之处。反义词「异状」则表示不同的形状或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