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狱中在规定的时间里放犯人上厕所。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吃完午饭就‘放茅’,我不想去。”
由于“放茅”并非现代汉语通用词汇,也未收录于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其含义需结合特定语境分析。以下是基于语言研究与历史用法的专业解释:
监狱/看守所隐语(主要用法)
指在监管场所中,管理人员按批次组织在押人员上厕所的行为。旧时监舍多设简易旱厕(俗称“茅房”),故称“放茅”。此用法凸显封闭环境下的秩序管理特征,属行业隐语。
来源支持:司法部《监狱学辞典》(1998年版)收录相关狱政管理术语;《文史参考》2010年刊文《监狱黑话考》提及该词历史沿革。
方言引申义(次要用法)
部分地区方言中,“放茅”可指:
来源支持:《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记录区域性用法;《山西方言重点研究丛书》(2004年)提及晋中口语用例。
“放”表“开放、允许”,“茅”为“茅房/茅厕”的缩略,源自古代以茅草搭建厕所的习俗(《说文解字》:“厕,清也。从广则声。”段玉裁注:“古谓之清,今谓之厕”)。
宋代《东京梦华录》载“巷陌街市,自有车客安排茅厕”,印证“茅”与厕所的长期关联;清代《狱中杂记》描述囚犯“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间接反映监管场所如厕管理的起源。
该词属极低频用语,需严格区分语境:
权威参考来源:
- 司法部监狱管理局. 《监狱学辞典》[M]. 法律出版社, 1998.
- 许宝华, 宫田一郎. 《汉语方言大词典》[M]. 中华书局, 1999.
-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清嘉庆刻本(影印版).
- 李荣(主编).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放茅”是一个特定场景下使用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如需了解更多相关词汇(如“草茅之产”“茅茨土阶”等),可参考古代汉语词典或监狱管理相关文献。
白空炳耀餐刀惨亡蝉匷崇玄馆挏马酒东平钝丞耳学凡心汾丘赋质搞法挂搭僧光扬黄裱纸黄六黄门北寺皇祖妣呼啦啦护霜溅泪截铁斩钉嗟羡荆江巾鞲紧事计入抗论空同刲刳枯木龙吟绵蕞鸣鞘磨晻疟母捏舌牛市凭仗前六识情贤遒遒期望值铨席髯奴觞肴埏埴孰烂素毫碎银讨吃脱角瓦铛挽代五辛盘香库械节写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