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学的意思、耳学的详细解释
耳学的解释
语出《文子·道德》:“故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后因指仅凭听闻所得为耳学。《宋书·沉庆之传》:“ 庆之 厉声曰:‘众人虽见古今,不如下官耳学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又尝见谓矜诞为夸毗,呼高年为富有春秋,皆耳学之过也。” 宋 朱熹 《答陈肤仲书》之一:“今人耳学,都不将心究索,难与论是非也。”
词语分解
- 耳的解释 耳 ě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坕 )。耳垂。耳鬓厮磨(?)。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听说:耳闻。耳软。耳顺
- 学的解释 学 (學) é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简称“学”
网络扩展解释
“耳学”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仅凭听闻获取知识而缺乏深入思考的学习方式,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基本定义
-
出处: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文子·道德》,原文将学习分为三个层次:
- 上学:以“神听”领悟精髓(骨髓层面);
- 中学:以“心听”理解内涵(肌肉层面);
- 下学:以“耳听”获取表象(皮肤层面)。
由此引申,“耳学”指仅通过听闻获得浅层知识,缺乏深入思考。
-
字义拆分:“耳”指听觉感官,“学”为学问,字面即“通过耳朵学习”。
二、历史语境中的批评
古代文献多对“耳学”持否定态度:
- 《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批评时人因“耳学”而用词错误,例如误称年长者为“富有春秋”。
- 《宋书》:记载南朝沈庆之自称“耳学”优于他人,实为讽刺仅依赖传闻的浅薄认知。
- 朱熹评价:宋代朱熹指出“耳学”者不究其理,难以辨明是非。
三、现代引申含义
在当代语境中,“耳学”可引申为两种解读:
- 被动学习:依赖他人传授而不主动探究,易导致知识碎片化或误解。
- 学术虚名:部分人通过道听途说标榜学问,却无真才实学。
四、相关成语与启示
与“耳学”相关的成语如“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等,均强调学习需结合思考与实践。古人提倡“心听”“神听”,即通过反思和内化深化认知。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子》《颜氏家训》等古籍原文,或访问汉典等权威辞书平台(部分内容引自)。
网络扩展解释二
耳学这个词是指关于耳朵的学问和研究。根据拆分部首和笔画,耳学的组成是耳(部首:耳,笔画:4)和学(部首:子,笔画:8)。耳学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的穴位学说,其中详细介绍了与耳朵相关的穴位和治疗方法。在繁体字中,耳学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些差异,但耳学一词在不同时期的字形变化不大。
以下是一些关于耳学的例句:1. 我对耳学很感兴趣,正在学习相关的解剖学知识。2. 耳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分支,研究耳朵的解剖结构和听力功能。
一些与耳学相关的组词包括听力学、耳科学、听觉研究等。与耳学近义的词语有耳科学、听力学,它们都涉及到耳朵的研究和学问。反义词方面,可能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与耳学相关。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