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防合的意思、防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防合的解释

官名。 南北朝 时朝廷禁卫武官置直阁将军,诸王、都督、刺史置防阁将军,以勇略之士充任,以防卫斋阁。 唐 制,亲王以及京师文武执事官五品以上皆有防阁,州县称白直。《梁书·吕僧珍传》:“ 齐 随王 子隆 出为 荆州 刺史, 齐武 以 僧珍 为 子隆 防閤,从之镇。”《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 江州 刺史 晋安王 子懋 闻 鄱阳 、 随王 死,欲起兵,谓防閤 吴郡 陆超之 曰:‘事成则宗庙获安,不成犹为义鬼。’” 胡三省 注:“诸王置防閤,以勇略之士为之,以防卫斋閤。 杜佑 《通典》: 唐 制,亲王府并给防阁、庶僕、白直。”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防合”是古代职官体系中的特殊称谓,最早见于《周礼》记载,指代君王或太子居所外围的守备力量。根据唐代典章制度,该词特指东宫(太子宫殿)的护卫体系,其职责包含三重含义:

  1. 空间防御

    “防”取“禁卫”之义,指环绕宫室设置的警戒区域。《唐六典·太子三师三少》载“凡皇太子在京,则有防合”,表明其职能范围限定于宫墙内外特定区域,通过轮班值宿形成立体防护网。

  2. 职官组合

    “合”体现人员组织方式,该体系由三卫(亲卫、勋卫、翊卫)构成复合编制。《通典·职官十》详述“防合”需从五品以上官员子弟中遴选,采用“二番上下”轮值制度,确保全天候值守能力。

  3. 礼仪规范

    宋代《事物纪原》引《通礼义纂》强调“防合”需遵循“不鸣鞭、不入阁”等宫廷礼制,在履行安保职责时须保持特定仪轨,体现古代卫戍制度与礼法的高度融合。

该词在明清时期逐渐被“侍卫亲军”“銮仪卫”等新制取代,但作为古代禁卫制度的代表性术语,仍见于《历代职官表》《中国官制大辞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防合”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义演变进行区分:

一、作为成语的释义

  1. 基本含义
    指“防止合并,避免合作或联盟”,由“防”(防备)与“合”(联合)组合而成,强调通过主动措施阻止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联合行为。
  2. 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政治、商业等领域中为避免利益受损而采取的策略,例如:“两家公司虽有意合作,但因潜在风险最终选择防合。”

二、作为古代官职的释义

  1. 历史沿革
    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禁卫武官体系中的职位,如“直阁将军”“防阁将军”,由勇猛之士担任,负责防卫皇室或官员的斋阁。
  2. 唐代制度
    五品以上京官及亲王可配置防阁,地方州县则称“白直”,职能类似侍卫。例如《梁书》记载吕僧珍曾担任荆州刺史的防閤,随行镇守。

注意:现代语境下,“防合”作为成语的使用较为罕见,更多见于历史文献中的官职名称。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梁书》等古籍或权威历史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

葆大北面官贬骨茶托宠沐啜食吐哺猝急宕仆稻藳东女洞室鲂鱼尾幡信复旧如初福善祸淫盥沐管絃海流图好事之徒浩郁狩黑早哄争后底换鹅书汇价践蹈叫吼挤害踦挐惊人剂子掘地寻天巨溟可惮可人憎燎烘淋漓遛腿洛滨笙陆逊眉南面北弥楹年成旁牌偏裨青藓全始全终肉刑三絃山崩钟应水袖说得响祟恶台中市桃李争妍跳茅山抟谜违令校考小钱